東北網7月17日訊 最近,一條調侃大慶個體店鋪經營現狀的微信被頻頻轉發:一美女回家路遇劫匪。美女說,大哥,我是程宇廣場的,現在衣服賣不出去,還要裝修,根本沒錢。劫匪聽完痛哭流涕地說,妹子,咱倆同行啊,我是金田的,現在搞得吃不起飯了,你走吧。還有,左邊那條路不要走,那是大棚批鞋的,壓貨把他們都逼瘋了
……
雖然只是一則笑談,卻也反映出大慶個體商戶經營狀況的不盡如人意。
周末,商場內冷冷清清。
近幾年電商價格之戰越打越激烈,你秒殺,我返券,促銷活動輪番上場,競爭形勢已然白熱化。
此時,有實力的大型商場還能扛得住,但小商小戶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睜開眼睛就上網淘寶
打開淘寶手機客戶端,撲面而來一句廣告語:淘,不出手心!
就像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祖的掌心一樣,26歲的王羽珊,每天的生活都是從淘寶開始。一睜開眼睛就上淘寶,先瀏覽“聚劃算”,看看有沒有合適入手的東西,然後再查查郵包到沒到大慶。
周圍的同事都叫她淘寶股東,把工資都奉獻給了淘寶事業,王羽珊笑說,每個月她都不忍直視淘寶賬單,看完就想剁自己的手。
42歲的吳女士,在商場逛街選樣子,回家讓女兒上網搜。前天,吳女士收到了從廣州發來的快遞,裡面是一件歐根莎面料的夏款外套。她說,她在商場試穿過這種衣服,當時就挺喜歡,但1000多元的價格有點貴,回頭她讓女兒在網上找,雖然沒有找到同款的,但樣子、面料也不差啥,最重要的是價格誘人,加郵費纔300元。
如今,很多人跟她們一樣,購物方式從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變成了輸入銀行卡號和密碼就能輕松收貨。然而,在快遞員送貨送到手軟的時候,我市一些實體小店的經營者卻在叫苦不迭。
網購衝擊今年更突出
如果把網購對實體店的衝擊比作巨浪,大型商場可以說是航母級別的,能夠抵御超強風浪,那小商小販就是隨風搖曳的小船了。
記者走訪香榭麗購物廣場、程宇廣場看到,逛街的人還沒有賣貨的人多,不少老板都急著轉讓店鋪。
徐女士在香榭麗購物廣場賣了3年女裝,她的店鋪在香榭麗美食廣場旁邊,當記者走進她的小店時,她正在和姐姐閑聊。
“3年前,我剛入行那會兒,正趕上商廈地區改造,香榭麗這邊的生意特別好,我這6平方米的小店,雖然不是主街,每個月毛利潤也能達到七八千元,好的時候賣過上萬。這兩年,網絡購物對我們衝擊太大,尤其是今年生意最不好,好幾天都不開和,現在想把店兌出去。”徐女士說道。
隨後,記者在這家店鋪所在的購物街走了一遍,整條街有34家店鋪貼著“出兌”,其中兩家是掛壁出兌。
記者了解到,香榭麗購物廣場大概每年8月份開始收繳下一年的租金和物業費,有些挺不住的商戶過完年就開始貼出兌廣告,其中有的貼出半年也沒兌出去。
徐女士說,像她的小店鋪,現在都不敢去上貨,前兩年每周都到哈爾濱上一次貨,現在一個月去一次,貨還賣不出去,尤其是夏裝馬上過季了,都在甩賣,要不越壓越不值錢。
在香榭麗購物廣場一樓開了10年賓利男裝的老板說,網購對大慶實體經營衝擊是最大的,尤其是今年,客流量能少了1/3,相比剛做男裝時每年能賺個10多萬元,現在只能對付幾萬元錢,而且錢還沒捂熱乎,就要接著交下一年費用。
記者隨後走訪了程宇廣場,負責人說,2008年這裡剛剛營業時效益很好,到了2010年,開始受到網店的衝擊,但影響不大。
自2011年開始,影響最為明顯了。程宇廣場以前的消費群體主要是大學生,自從網購興起後,來逛街的大學生越來越少,就周六周日人還多點,明顯能感覺到,大學生這一塊消費群體抓不住了。
程宇廣場國貨男裝的店主潘先生說,自去年網購對他家生意的影響開始嚴重。
為了與網上競爭,他家也在不斷降低利潤。這就導致了整體一年的利潤減少,今年與2010年同期相比能少了幾萬元錢。
價格優勢日漸消失
今年上大二的王瑩瑩平日裡愛逛街,回想起高中的時候,她最愛拉著媽媽到香榭麗購物廣場和金田商場購物,當時覺得這兩個地方衣服挺時尚的。
現在的她,接觸了網絡購物,可以一個月都不逛街。“時尚和便宜是程宇廣場和金田商場這樣的地方最大的優勢,可現在網店的東西更便宜、更快捷、更多樣,消費者當然不願再去逛街了。”王瑩瑩的話一語擊中如今小店鋪經營大不如前的直接原因。
記者了解到,在香榭麗購物廣場,位置不太好的6平方米左右的店鋪,一年費用需要3萬多元,而在三年前,費用只有現在的1/3,這意味著,每天老板打開門做生意,至少要毛賺200多元,纔能保證不賠。要是30平方米店鋪的話,每天一開門就得500元錢,也就是一天必須保證賺1000元錢以上,而且現在僱售貨員的費用也高,所有的費用算下來,真是讓商戶們都感覺吃不消,支持不下去的只能選擇“撤退”。
相比之下,程宇廣場的年租金每平方米約為2200元,因為地段不同上下會有200元的差價。
2008年開業的時候程宇廣場的租金是每平米一年1200元,到了2011年大約每平方米一年1800元,雖然租金價格沒降下來,但是漲幅卻下滑,跟同行比漲幅也算是小的,即便這樣,也有少數商戶貼出了出兌的廣告。
品牌抄底奪走老客戶
打開淘寶天貓商城,首頁上立刻顯示出各大品牌打折的廣告,此外,近年名品打折網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像唯品會、魅力惠等品牌線上經營甚至能做到低至1折的超低價格。
與此同時,大慶新瑪特、萬達等大商場也不斷加強促銷活動的力度與密度,從年初的元旦到春節的促銷,直到年尾的聖誕節優惠,三天兩頭就會出一檔活動。此外,剛上市的新品也不再扛價,沒幾天也加入了打折大軍。
在價格戰中,品牌服裝線上線下同步打折、降價,加速分流了小店鋪的顧客。記者了解到,當價格相差不大時,消費者往往會選擇“大品牌”的質量而放棄“小店鋪”,而且售後也有保障,在小店鋪想要退貨可不那麼容易。
服務滯後成經營軟肋
大家都知道,在小商鋪買來的衣服,除非有大的瑕疵,否則退換貨並不那麼容易。
市民小王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去年她在一家小店買了一件外套,回家後發現拉鏈不好使,她去找賣家退貨,賣家說只修不退,雙方僵持了好半天,衣服到底也沒退成,老板幫她修好了拉鏈,但是沒穿幾天拉鏈又壞了。
前幾天,小王在一家有7天無理由退貨服務的網店買了一個包,貨到後發現不滿意,店主二話不說給了她郵寄地址,讓她保持物品原樣郵回。
小王說,現在網上購物的售後服務日漸完善,可以選擇7天無理由退貨,還可以花幾毛錢購買退運保險,貨到之後不滿意需要退貨,可以免一大部分的郵費,她當時退貨花了12元的郵費,運費險給退了10元,實際自己只出了2元,這就降低了她退貨的成本,這讓她心裡更有底了,即便是退貨,也沒有太大損失。
相比之下,網購的售後服務更周全,小商鋪的售後就明顯跟不上了。
小店鋪敢問路在何方
目前,大慶很多小商戶都遭遇了經營上的瓶頸,小本經營的他們,難以抵擋線上低價狂潮,跟線下大商場更是比不了,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香榭麗購物廣場的徐女士說,她經營的小店今年特別不景氣,現在真的是在對付著賣貨,很多商戶也都在硬挺,挺不住的就把門一關乾脆不乾了,雖然貼出出兌廣告,但也很少有人問津,再不行的話她也要改行了。
程宇廣場的潘先生說,雖然現在形勢不如以前,但程宇還算好的,小店鋪要是跟網店拼價格不太現實,網店跟實體小店比沒有各項支出的費用。他還說也想過在網上開個店,但面對全國的買家,大慶首先在地域上就沒有優勢,快遞費用也高,南方買家肯定會選擇鄰近城市的商品。
記者采訪多家實體小店了解到,小店鋪要想站住腳,價格上要有優勢,要不就是款式獨樹一幟,在網上找不到,就不容易被模仿。
此外,還得打好服務牌,讓顧客能夠享受到愉悅的購物體驗,同時也要善於搞活動,吸引顧客進店消費。
面對現在實體小店鋪的經營形勢,你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夠力挽狂瀾,給小店鋪點一盞明燈?或者你有好的經營理念能夠帶小店走出困境,請撥打記者熱線15845850566。
與其掙紮不如求變
伏虎
按常理,網店對大商場、專賣店的衝擊,應該遠大於小商小戶,但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大商場好似把危機成功地轉嫁給了經銷商,縱使經銷商換得似走馬燈,大商場卻毫無利益之損。相反,原本以為只是吃鍋烙的,以低端消費者為服務對象的小商小戶,卻在這場爭戰中首當其衝,走到將死的邊緣。
分析其中的原由,價格優勢的喪失、低端群體的叛離,是小商小戶舉步維艱的主因。
拿程宇廣場的商鋪為例,它面向的顧客群,主要集中在大學生、低收入人群。這部分人年輕、愛美、趕時髦、不求質量好壞,竭力與商戶討價還價,就是希望花最少的錢,買到扮靚自己的服飾,哪怕是曇花一現都行。程宇廣場的鋪主們,也樂於此道,在扣除店租成本之外,見利就走,正迎合了這部分人群的心理,纔有了昔日的紅火。
然而,全新的網店模式,低廉的經營成本……消費者待在家裡,就能瀏覽商品,購得的商品,還能送貨上門,更重要的一點是,許多低端人群原本都不敢過問,身居大商場之中的名牌服飾,在網上竟然有了“白菜價”,這不僅貼近了在校大學生以及低收入人群的購買底線,同時,也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從而使這部分低端群體,“離經叛道”,遠離了傳統購物方式,把自己牢牢拴在了網店上。
那麼,是坐著等死?還是拼力求變?成了小商小戶面臨的生死抉擇。是屈從於網店的全新模式,撇開實體店的傳統經營,降低成本,嘗試著在網上開網店,贏得一個新的商機?還是打起包裹,前往不發達的城鎮、鄉村,開闢新的專賣?還是與大商場差異化經營,把你商場不屑經營的針頭線腦一類的東西,作為營銷方向,賺便民的錢?
花說柳說,主要還靠小商小戶們自我思維,筆者有句忠告:與其掙紮,不如趁早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