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8日訊 距蔬菜大棚不到百米堆著6米多長的藥瓶垃圾堆,玉米地外就是塑料泡沫、包裝紙形成的垃圾帶。這是記者在道裡區新發鎮五星村田間地頭看到的一幕。作為哈市主要地產蔬菜產地的五星村常年被垃圾圍困,村裡為清理垃圾每年花費百萬元,但依舊難根治。這些清不盡的醫療和生活垃圾不但影響蔬菜生長,還給市民的食品安全帶來隱患。
大棚外卸了上萬廢藥瓶
14日10時許,記者來到新發鎮五星村。從村裡出發向北約1公裡,就進入了五星村的蔬菜大棚區,覆蓋了方圓四五公裡的范圍。在大棚區路邊不時能看到各種生活和建築垃圾,越向裡面走,垃圾堆越多。部分大棚周邊垃圾已經連成片,塑料包裝紙、磚瓦石塊、生活垃圾隨處可見,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酸臭味。
記者在一處T形路口看到,一大堆棕色塑料瓶堆在距蔬菜大棚不足百米處。這些藥瓶主要分兩種,一種名為『牛初乳膠囊』,一種名為『磷脂膠囊』。前者的產品說明上寫著『兒童營養品』,後者的產品說明上寫著『可改善和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心髒病、腦中風和老年癡呆。』藥瓶堆有一米多高、五六米長,保守估計有近萬個。藥瓶上都沒有瓶蓋,很多藥瓶內灌滿了雨水,有的還向外淌著黏糊糊的液體。
垃圾堆扒個口下地乾活
村民鄭先生說,他家祖輩在這裡耕種蔬菜和玉米。『我父親那輩都沒見過這些垃圾,最近幾年垃圾逐漸多起來了。』
鄭先生說,他啥樣的垃圾都見過,這些藥瓶應該是最近幾天卸的,6月底時還沒有。有時候一個晚上垃圾就把地給圍起來了,村民只能扒開一個口子下地乾活。他告訴記者:『村裡也經常清理,但清的沒有卸的快。這附近沒有人家,到了晚上經常有自卸車把垃圾卸在田邊,卸完就跑。』
村民介紹,大棚內多種植黃瓜、西紅柿、茄子、豆角等應季蔬菜,有的地裡還種了玉米。有的村民表示,最近幾年蔬菜黃葉枯死的情況越來越多,好在面積不大,也不知道跟垃圾圍困有沒有關系。
垃圾卸地頭毀菜又傷人
廢藥瓶和生活垃圾到底會對農田和作物產生怎樣的影響?市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醫療垃圾、生活垃圾堆在田間地頭,不但毀菜,嚴重甚至會『傷人』。
該村發現的醫療垃圾基本都是塑料制品,而塑料制品中的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對植物有毒害作用,特別對蔬菜有較大危害。增塑劑揮發至空氣中,會通過氣孔、水孔進入植物葉肉細胞,阻礙葉綠素形成,影響光合作用,從而造成植物生長延緩,株型矮化纖細,嚴重的甚至死亡。對於藥瓶中流出的殘液是否會造成不良影響須檢測纔能知道,但大量生活垃圾分解後會產生很多有害物質,並滲透到土壤中,如蔬菜從中吸收了鉛、汞等重金屬,人食用後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清理垃圾每年花近百萬
對於遭垃圾圍田一事,五星村村主任於同慶氣憤不已:『村裡每年都拿出近百萬元專門用於清理垃圾,可怎麼清也沒有偷卸的快。這些藥瓶也不知道會不會污染周邊土壤。』他表示,將馬上聯系鏟車前來清理。
新發鎮政府辦公室馬主任說:『太能禍害人了,不少人圖方便,把這些亂七八糟的垃圾偷卸在地邊。偷卸藥瓶還是頭一次聽說。』他表示會馬上處理,追查藥瓶來源,盡快清理這些藥瓶。
昨天,記者再次與五星村村主任取得聯系,得知垃圾清理正在進行中。對於如何打擊偷卸者,於主任表示,該村已在一個村口加裝了視頻監控,同時准備在另一個村口也加裝監控設備。『我們將對偷卸者進行取證,交由監管部門嚴懲。』新聞鏈接
道裡區新發鎮毗鄰群力新區,以生產蔬菜為主,是哈市重要的夏菜基地。新發鎮年蔬菜產量佔全市蔬菜供應量的八分之一,是道裡區蔬菜供應量的60%。
法規解釋
2003年6月16日頒布並實施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