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8日訊 “給別人送去希望和滿足的時候,自己也在收獲著幸福和喜悅。”說這話的時候,27歲的徐萌話語間流露出幸福。徐萌是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讀博士生。從2005年讀大學開始,他將自己獲得的獎學金和讀研的補助費默默地捐給黑龍江希望工程,目前他已經資助了14名特困高中生、大學生,累計捐款33800元。
捐助貧困生作為上大學的禮物
“就知道您這兩天就能過來。”在省青基會希望工程辦公室,副秘書長劉靜和一位中年女人打著招呼。她是堅持為希望工程寒門學子捐款10年的徐萌的媽媽。自從徐萌上大學後,每年高考一結束,她都會代表徐萌到青基會捐助。今年他又資助了2名寒門學子,共計人民幣4200元。
徐萌第一次捐款是在2005年。那年,徐萌從哈三中被保送至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親戚朋友給了他3000多元的紅包。他和家人商量之後,決定捐助一名貧困學生,作為自己上大學的禮物。
每月省下生活費資助貧困生
進入大學後,徐萌給自己定了一個捐款目標,每月從自己800元的生活費中節省200到400元錢。為了實現目標,他節約支出。吃飯則每天買一個素菜或和貧困生合伙買一個葷菜吃,買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則騎自行車去10公裡以外的批發市場,水果買收攤後最便宜的,連他的T恤衫都是批發市場買的,每月只花校園卡裡的40元作為手機通訊費。他和家裡約定用短信和信件聯系,他經常和媽媽說這樣不僅省錢也能提高我的文字能力。穿什麼樣的衣服對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努力,每年幫助一名貧困生。
徐萌的母親說,她每月給徐萌800元生活費,最多時一個月節省了400元。
默默捐助8年導師同學不知情
如果不是青基會打去了電話,徐萌的導師王琛至今不知道自己的學生做了這麼多的好事。他如此評價自己的學生:“在科研上,徐萌非常認真刻苦,幾乎是以實驗室為家。他常常連續熬夜,困了就在辦公室休息一會兒,是學生中的佼佼者。”他的同學說:“徐萌做事很低調。希望工程來學校為他頒獎時就寢室的同學知道。”
“徐萌生活節儉,很少看到他添置新衣服,也很少看到他給自己改善生活。研究生生活補助並不多,北京的消費又很高。徐萌在有限的生活補助中,省下錢捐助了不少貧困學生。作為他的老師,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從來沒有聽徐萌本人講起過。一個人能夠克己為人,而且能夠淡然處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王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