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8日訊 “女兒今年4歲,每天放學回來我都會問她有沒有人欺負她或無緣無故摸她內褲覆蓋的地方,感覺自己有點神經質。”昨天,市民王女士撥通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熱線“96311”,向心理專家尋求教育孩子防性侵的方法。記者采訪中得知,每天都有數十名家長和青少年撥打熱線諮詢問診,其中一些家長困惑的是,該如何教孩子防性侵。

孩子編瞎話
媽媽一宿沒睡好
“上次女兒從幼兒園回來告訴我,她上廁所時老師摸了她,我擔心得一夜沒睡好,等第二天再問她,她又說是自己瞎編的,弄得我哭笑不得。”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網上經常會報出性侵兒童案件,讓她特別擔心,可是教女兒提高警惕時,說深了女兒聽不懂,說多了女兒還聽不進去。怎麼教?如何教?讓她十分困惑。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專家、醫學博士張大生告訴記者,近幾年接診中,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防侵擾,也有很多孩子因為被身邊人性侵擾而留下心理陰影,或出現心理障礙。目前,性侵兒童主要方式有暴力型、脅迫型、滋擾型、誘惑型、社交型。無人辦公室、校車、放學後的教室、電梯、夾道小巷等公共場所和僻靜處所是“高發”地帶。
背心內褲處
不許別人手亂摸
“背心、內褲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有‘怪叔叔’威脅你不能對媽媽說時,絕對不能對媽媽保密,一定要如實告訴媽媽。”這是張大生教育幼兒防性侵的方法,他說,為了避免孩子遭受強暴和性侵擾,家長和老師必須從孩子幼年起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從出生到18歲,孩子要在5個階段接受防性侵的教育,家長要從小告訴孩子,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對壞人可以有不講真話的權利。
要告訴孩子身體是屬於自己的,如果有人觸摸你的身體,使你感到害怕、滑稽或驚訝,你一定要告訴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