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9日訊 (記者 張銳) 安達市緊緊圍繞服務群眾創新工作載體、拓寬服務渠道,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鄉(鎮)、村、屯三級聯動、覆蓋廣泛的便民服務網絡,有力地破解了老百姓辦事摸不到門、找不著人、三趟四趟辦不完事的難題,把黨和政府高效率的服務送到群眾中間,在黨員群眾之間架起了“連心橋”。
架“連心橋”構建農村便民服務體系
安達市著力把黨和政府高效率的服務送到群眾中間,建立起了鄉、村、屯三級服務網絡,有力地破解了看病難、就業難、吃水難等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目前,14個鄉鎮的便民服務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
在鄉鎮設立便民服務中心,把計劃生育、綜治信訪、新農合、民政及社會保障、國土建設等服務項目全部統一納入服務大廳,實行“一站式”服務。服務中心把便民服務內容、辦事流程、辦事標准、工作人員等情況統一公布上牆,做到“六公開”,使到中心辦事的群眾一目了然。
在村裡設立便民服務站,方便群眾往來辦事,主要為群眾提供各種證件事項辦理、事項代辦服務,確定包村乾部為代辦人,並接受群眾對政策、科技等信息的諮詢。當群眾不方便去便民服務中心辦理事項時,由包村乾部負責每周一到鎮上便民服務中心統一辦理。
在屯上設立便民服務點,主要為偏遠地區群眾提供民事代辦服務,每個屯落實1名懂業務、樂於為群眾服務的“熱心人”擔任便民服務聯絡員,由聯絡員負責收集群眾訴求並向上轉達,真正使便民服務中心的各項服務理念深入人心。
亮“黨員牌”轉變工作作風
便民服務中心的建立,有效地整合了鄉鎮職能站所的資源,深化了鄉鎮黨委、政府為民服務功能,使黨群乾群關系更加融洽。在便民服務工作中,積極引導廣大黨員亮出“黨員牌”,變被動受理為主動服務,不僅拉近了黨群、乾群關系,還通過向群眾提供政策諮詢、扶貧解困等各種服務,樹立了親民政府的新形象,深受廣大群眾好評。
黨員乾部作風轉變了,對群眾的服務更加地科學到位,在增強乾部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為民服務意識的同時,又得到了群眾的滿意和信賴,不僅提昇了黨和政府的親和力,還達到了黨員乾部與服務對象“雙贏”的效果,使便民服務中心成為向服務型政府轉型的“示范地”。
奏“和諧曲”提昇工作效能
鄉鎮的便民服務中心、村(屯)的便民服務站(點),在服務群眾的同時,極大的提昇了工作效能,不僅使群眾的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同時也能讓領導乾部抽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鄉鎮村經濟社會發展上,為群眾增收致富創造條件。
2012年12月的一天,安達市火石山鄉三勝村農民任喜德家不慎失火,屋內家電、衣物等貴重物品全部燒毀,家屬到便民服務大廳向民政部門請求救助。當時民政助理就向市民政局打報告,隨後就給該農戶送去了4套被褥和一些衣物,以及2000元救災款和4袋米面,解決了吃穿住的燃眉之急。該農戶還在便民服務大廳辦理了房屋重建手續,並諮詢了如何給房屋上保險的事。
同時,各鄉鎮的便民服務中心都結全本地實際,對代理服務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使便民服務工作更加豐富、全面。安達市把黨組織黨員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達到了對普通群眾實行“菜單式”服務,對困難群眾實行“主動式”服務,對受理事項實行“全程式”服務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