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專列”上體驗細節。
東北網7月19日訊 18日9時30分,iPad樣式的車頭拖動6節車廂緩緩駛入鐵路局站,即將參加地鐵票價聽證會的11名普通市民,作為首批市民代表,踏上地鐵“專列”,感受地鐵1號線。
在地鐵鐵路局站站廳內,4臺自動售票機已進入“購票程式”,巨型廣告牌中,是1號線從無到有的標志性進程照片。從大理石臺階下到底,候車站臺上,高懸的電腦提示屏上顯示“本次列車:2分鍾到站;下次列車:7分鍾到站”。2分鍾後,車身上披著“雪花衣”的“專列”停穩載客,隨著地鐵穩步加速,微風徐徐吹來,“空調挺涼快!”
車載電視內反復播放著地鐵宣傳片,市民代表王淑蘭特意站在車廂內,不把扶手,感受列車的“穩”。車廂上下客車門上方,18盞LED燈對應的是18座車站,經過博物館站和哈醫大一院站時,地鐵車輛短暫停靠。時間倏然而過,綠燈閃爍,列車報站“煙廠站”到了。
從鐵路局站至煙廠站共4站,全程不到5分鍾。地鐵工作人員表示,1號線“試跑”的速度要比正常運營時稍慢,“1號線正常投入運行後,從哈東站到哈南站點,單程只需35分鍾”。
1號線地鐵的正常運行是怎樣得到保障的?這是11名市民代表最關心的問題。答案在地鐵大廈的核心指揮站內。指揮室內,一個巨型屏幕幾乎佔據了整面牆,屏幕上是地鐵1號線的“CT片”,從“CT片”上面可以看到1號線由紅色、綠色、黃色共同搭建的動態運行圖,這個圖就是1號線的“骨骼”。1號線運行的所有信息都匯聚到這裡,然後由調度員統一調配。
市民修利文將在1號線中的所見所聞記錄在冊,“要做好功課,在聽證會上代表市民,提出對哈爾濱地鐵合理定價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