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4日訊 題:“六項引領行動”之奉獻“我們的愛心”——弘揚志願服務精神 讓愛心湧動全城
記者 王蕊
今年以來,牡丹江市將幫貧扶弱的舉動上昇為全市上下進行的思想道德建設“六項引領行動”之一,以奉獻“我們的愛心”為基點,積極倡導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以開展募集愛心基金搭建愛心幫扶平臺、開展志願服務、樹立道德模范為三個長效載體,使奉獻愛心成為全城乾部群眾的一種責任、一種時尚、一種追求,欲把牡丹江打造成為“愛心湧動之城”。
深入敬老院義務為老人進行健康體檢和諮詢。資料圖
下午1時許,牡丹江市愛民區北山社區服務中心很安靜,吃過午飯的工作人員張學敏剛剛回到辦公桌,就看到社區居民毛玉琴老人樂呵呵地來到跟前說:“麻煩你幫我登記一下,我想找志願者幫我擦擦玻璃。”
聽了老人的話,張學敏一邊微笑著詢問老人的其他要求,一邊打開了社區的“志願者服務網絡平臺”。記者看到,張學敏輸入了老人的基本信息後,便進入了志願服務申請的頁面,將老人的所有要求填寫完後,點擊“完成”,便結束了志願服務的申請工作。張學敏說,最晚明天就會有志願者登門,為老人解決擦玻璃的問題。
牡丹江市組織的尊老敬老志願服務活動。資料圖
圍繞奉獻“我們的愛心”,愛民區在全市率先建立志願者服務網站,並整合網絡平臺資源,將社區服務網、社區OA辦公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等六大網絡進行有效整合,承接和處理社區管理和服務事項,對志願者隊伍及工作進行全程、全方位管理,成為全區社區信息平臺的中樞系統。2012年10月,北山社區的志願者服務網絡平臺進入試運營,毛玉琴就是社區裡較早的受益人。
毛玉琴老人今年60歲,退休在家,跟患有半身不遂的老伴一起生活。平時毛阿姨除了家務,還要照顧老伴的衣食住行。就在前年,毛阿姨得了腦梗,休養之後,毛阿姨落下了病根,不能仰脖子,家裡的好多活乾不了了,讓遠在外地的孩子也乾著急。
“去年10月份,我那時候特別想大掃除,可是心有餘力不足,聽說有這個平臺後,我就決定試一試。”經常在家上網的毛玉琴沒費多大的勁兒就提交了服務申請。沒想到不到一天的功夫,就有2個志願者登門了,徹底地幫她大掃除了一番,讓毛玉琴老人非常感動。剛想要感謝的時候,兩個志願者卻擺擺手離開了老人家,沒有留下名字。

社區工作者通過志願者服務平臺為居民登記服務需求。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現在,不用出家門就能尋求幫助,這對我們中老年人來說簡直太好了。我們心裡踏實了,孩子們在外地也放心多了。”想起自己兩次尋求過志願者的幫助,老人至今心存感激。
北山社區書記、主任張惠霞告訴記者,社區聯合醫院、學院、部隊,動員醫護人員、大學生和官兵通過網上注冊為志願者,每人一卡,刷卡後服務。服務後,網上自動記載並存入愛心儲蓄銀行,年終結算並自動打印一年服務記錄,由單位存入個人檔案。
29歲的楊帆是這個小區裡土生土長的女孩,如今已經結婚、在家照顧寶寶的她依舊生活在這個小區裡。看著志願者們忙乎得不亦樂乎,她也毅然地報了名。“我也希望像其他志願者一樣去幫幫鄰裡鄉親的。”楊帆是個瘦弱的女孩,可是幫起忙來卻沒有一點怨言,能幫到看著自己長大的老人們,自己心裡也覺得很滿足。
目前,愛民區志願者網上注冊達到2.5萬人,共為3564人次提供了義診、助老、助殘、講座、補課等服務,群眾滿意率98%,接到居民表揚電話(以及信件、錦旗)64次,使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真正成為政府心系百姓的親民平臺、社區為民解懮的高效平臺。
“不僅如此,居民只要利用電腦、電話就能方便實現醫療、維修、家政、溝通等社區服務,鼠標點點、電話拔拔,就能享受到多種形式提供的各種服務,享受到10分鍾便民圈帶來的方便快捷。”張惠霞說。
近年來,牡丹江市始終注重和諧幸福城市建設,廣泛開展關愛他人志願服務、關愛社會志願服務、關愛自然志願服務,眼下,牡丹江已經湧現了以“愛心虎”志願服務隊、郭明義愛心團隊等為代表的志願服務團體,共募集志願愛心基金3000餘萬元。
圍繞創建愛心城市,牡丹江市充分發揮志願服務的作用,抓實了志願服務品牌化培育、規范化培訓、項目化使用、信息化支橕等工作,在愛心奉獻志願者隊伍上,牡丹江市實現了以青年認為主向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參與的轉變;在愛心奉獻志願服務活動時間上,實現以階段性為主向常態化轉變。打破志願服務在時間上的局限,牡丹江在抓好重要節日、紀念日志願者大型集中服務活動的同時,逐步向經常性、常態化服務延伸,使志願者服務活動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讓愛心湧動全城,弘揚志願服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