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5日訊 市民邢先生給房子安裝集成吊頂時,發現商家測量的尺寸與他找人測量的結果相差5平方米,他懷疑商家多算了吊頂面積,而商家堅稱測量的尺寸沒有問題。經記者協調,雙方達成共識,店方退還給邢先生150元錢。
市民林先生說,前段時間,他在位於東風新村的“金輝移門”店購買吊頂時,也遭遇了尺寸之爭。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裝修行業有個潛規則叫“漲尺”,提醒正在裝修的市民注意。
反映
買吊頂花了“冤枉”錢
林先生說,7月中旬,他在東風新村“金輝移門”買的吊頂,並按照商家量好的尺寸交了款,但商家給他送貨時,他發現自己花了不少“冤枉”錢。
“衛生間的吊頂是70元/平方米,每張吊頂尺寸為300mm×300mm,1平方米需要11張吊頂,以此計算需要50張吊頂,但我家衛生間的面積為4.5平方米,商家應該收我315元,但商家卻收了我440元,剩下的100多元錢哪去了?”林先生說,當他發現尺寸有差異時,只允許送貨上門的商家為他家裝修了衛生間的吊頂,退回了陽臺的吊頂。
24日中午,記者從“金輝移門”工作人員那裡了解到,林先生當時來到店裡聲稱吊頂的面積不對,商家多收了他錢,是因為林先生不懂裝修吊頂時會出現“損耗”一事,僅僅按照吊頂面積計量尺寸是不對的。
“發貨時我們會給消費者多發一些料,如果用不完可以退錢,而且不管是鋪地板、瓷磚,還是吊頂,鋪啥都會有一個‘損耗’的存在,現在林先生家衛生間的吊頂已經裝修完畢,他只計算了50張吊頂是4.5平方米,卻忽略了鋪吊頂時損耗掉的一部分。”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多收取的費用含有裝修吊頂時所產生的“損耗”部分,然而林先生卻拒不接受存在損耗部分的事實,因此纔產生了糾紛。
經商場負責人協調,“金輝移門”退還給了林先生100元錢。
目前,林先生已將此事投訴到了市工商局。
業內
“漲尺”已成行業潛規則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裝修行業內有個潛規則叫“漲尺”。所謂“漲尺”,就是使用面積和實際需要的是不一樣的,邊角廢料也消耗面積,所以實際數減去家裡平方數就是“漲尺”。
這位業內人士說,正常來說,如果一張吊頂的板材使用不到1/3,應算為半張,超過2/3的,按照整張算,但商家往往采取的計算方式是,只要使用了,即使不到1/3,商家都會按整張算,尺寸因此就多了起來。
這位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最好自己用卷尺量一下吊頂面積,並與商家簽訂購買合同,寫明吊頂尺寸的計算方法,其中包括邊角廢料和立面面積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