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7月25日訊 第二季《中國好聲音》來襲,選手們用歌聲帶給無數觀眾或陶醉、或愉悅的享受,電視機前眾多的年輕人也產生了追逐“好聲音”的夢想。然而,每個人嗓音各具特點,一些青年沒有專業的發聲訓練,也缺少健康用嗓常識,最終患上了“嗓音病”,哈市19歲的小麗就是其中之一。
女子模仿偶像
練顫音變啞嗓
小麗是《中國好聲音》的忠實觀眾,更是第一季亞軍吳莫愁的鐵杆粉絲,一些朋友還稱贊她的風格很像吳莫愁。
在“好聲音”等多檔歌唱選秀節目的刺激下,小麗開始模仿偶像唱歌,雖然認為自己的嗓音擁有足夠的爆發力,但是搞怪的顫音卻怎麼也沒有偶像有味道,從一個月前開始,她每天起早去操場苦練發音技巧,起初嗓子有些沙啞不適,直到幾天前,她聲音嘶啞加重,喉嚨也開始隱隱作痛,家人帶她來到醫院進行了檢查。
在哈市第一醫院嗓音病門診,經醫生檢查診斷,小麗患上了咽喉炎,需要用藥治療。該門診王瑋主任向記者介紹,因唱歌導致咽喉炎的患者並不少見,有的唱卡拉OK一唱就是幾個小時,有的還邊喝酒邊高歌,結果嗓子受到過度刺激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會傷到了聲帶造成喉嚨嘶啞。
12歲男孩K歌“K”出“公鴨嗓”
王瑋主任對記者說,隨著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嗓音病發生率正在逐年增多,教師、服務員等職業的人中,急慢性咽喉炎、聲帶息肉、聲帶小結及各類鼻炎的發病率都是很高的,“此外,一些變聲期的孩子則更容易受傷”。
王偉主任介紹說,幾天前,12歲的小哲前來就診,檢查發現他聲帶肌肉充血、紅腫,左側聲帶肥厚,小哲的父母說他平時嗓門就大,一直以為是變聲期沒注意,結果小學畢業聚會,他跟同學K歌玩,結果就喊成了“公鴨嗓”。
對於變聲期的孩子,王瑋主任表示,要特別注意保護嗓子,長期用聲過度或用聲不當,是激發聲帶疾病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孩子大聲吼叫等表現都會引起聲帶用聲過度,造成聲帶充血引起咽喉的發炎,造成聲帶發音障礙。
變聲期保養嗓子,除了要注意科學合理地使用嗓子,不要讓它太疲勞以外,飲食方面的調理也是至關重要的。變聲期的青少年可多吃些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質的食物,如豬蹄、豬皮、蹄筋、魚類等。
對於向往“好聲音”,王瑋主任表示,一個人的音色好壞、音域寬曠與鼻腔、聲帶等先天條件決定,因此“好聲音”無法強求,但是對於發育中的幼兒來說,別唱成人歌,別亂喊亂叫是長大後保證“好聲音”的基礎。此外,在生活中要堅持體育運動增強免疫力,養成咽喉部衛生習慣,避免咽炎、喉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