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就業
搜 索
"逃兵"閃傷求賢企業 HR:新人不能吃苦眼高手低離職率高
2013-07-26 07:24:49 來源:生活報  作者:宋菲 張潔 王偉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趙博/制圖

  生活報7月26日訊 今年我省共有高校畢業生22.7萬人,截至7月23日還有6萬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而在我省提供的以民企居多的20多萬崗位中,卻有大量崗位被剩下。一邊是急需找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一邊是求賢若渴的企業,可這個本來應該平衡的天平卻失衡了。在這個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日子裡,記者走訪了求職者與求賢若渴的企業HR(人力資源專員),聽聽他們的心聲,力圖找到致使天平失衡的真正原因。

  -求職者蘇娜:

  畢業五年

  辭掉10份工作

  “做文員辦公室人際關系太復雜,做業務員沒掙到過一筆提成,還是騎驢找馬吧!”

  19日,記者在省人纔大市場遇到了前來找工作的蘇娜(化名)。一周前,26歲的她剛剛辭掉了自己的第十份工作——一家小私企的人事專員,理由是“就是打雜的,端茶倒水什麼都要做,還要看老板的臉色做事”。

  蘇娜是哈市一所省屬院校中文專業的畢業生。2011年7月走出大學校門前,她已經找到了工作,到一家私企做辦公室文員。但她乾了一個月就辭職了,因為“辦公室人際關系太復雜,說話都得在腦子裡轉三圈”。隨後,她當過售樓員、乾過保險、做過業務員等,可是卻沒做出業績,也沒掙到過一筆提成。她覺得還是坐辦公室穩當,於是又轉回文員、行政,可是也沒有乾長過。記者問她這次是不是明確了想找什麼樣的工作,她說:“還是騎驢找馬吧!”

  -HR們的苦惱

  ●苦惱一:新人不能吃苦眼高手低離職率高

  在現在的招聘中,工作是否能有穩定性,成為人事經理們招聘人纔的重要標准。

  采訪中,多位HR表示,應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流動性較大已成為業內共識。步步高電子銷售公司人力資源經理王麗娟已連續6個月“坐鎮”哈市各個人纔市場,因為今年要招聘的40名銷售代表還沒有招滿。這個職位以應屆高校畢業生為主要招聘對象,但是“一邊往裡招人,一邊有人往外走,有的人甚至工作不到一周就跳槽了,不到半年就會流失掉一半的人。”

  不僅是應屆畢業生離職率高,工作三年的員工跳槽率也很高。葵花藥業集團招聘經理關玉楠說,公司2010年招聘近20名管理培訓生,包括本科生和碩士,現在仍留在公司的僅剩下30%,以碩士居多,因為碩士從事研發崗位,“看著體面”。

  哈爾濱大眾肉聯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孫繼武在招聘時,優先考慮來自農村及邊遠地區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更珍惜工作的機會。

  孫繼武從事人事工作近十年,她認為大學畢業生的吃苦能力明顯下降,眼高手低的人越來越多。由於生產需要,生產車間的溫度常年在十多攝氏度左右,煙熏爐附近溫度要更高一些。“實習生剛來時都充滿熱情,可過不了五天,都會抱怨吃不消、受不了。此時就需要人事人員及時引導,穩定學生情緒。”孫繼武說。

  葵花藥業集團招聘經理關玉楠也認同這個觀點。據其講,在該集團下轄生產企業中,本科生穩定性更差一些。車間工作辛苦,有的大學生認為這是工人的工作。“這個崗位有的是老工人工作了十幾、二十年纔能坐上來的,而應屆生因為有學歷,一畢業就坐到這兒了,還在抱怨。”

  調查報告:2013年6月麥可思研究院發布《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指出,33%的2012屆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有過離職,其中98%系主動離職,其最主要原因是“覺得個人發展空間不夠”。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的離職率,要顯著低於從事與專業無關工作的群體。

  ●苦惱二:新人頻頻面試爽約或簽約後毀約

  省人纔大市場經理姜禹表示,面試爽約和簽約後毀約是誠信意識淡薄的表現,這和應屆畢業生缺乏自身的准確定位有很大關系。

  另外,大學生的面試爽約、簽約後毀約等不誠信問題也令HR們頭痛不已。聖諾生物科技公司人資專員侯先生說,“一般會有過半的應屆畢業生面試爽約,我們也曾給不來參加面試的求職者打電話詢問,得到的答復很多都是‘和某某公司的面試時間衝突了,所以不能來了’。甚至有一位求職者告訴我們當天他‘拉肚子了’,當問他能否第二天來面試時,他卻又說家裡有事來不了。”

  簽約後毀約對企業來說,後續需要處理的問題更多。“一名大學生毀約時帶來了一張學校下發的規定,上面寫著,如果考上研究生或公務員,毀約可以不收違約金。有的甚至直至上崗前一天纔通知我們不能來上班。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我們現在都會做出預案。”關玉楠說。

  調查報告:前程無懮今年發布《應屆畢業生面試爽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對2300多家企業調查後發現,近兩成僱主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都面臨著超過75%的面試爽約率。

  ●苦惱三:所學難以致用應屆生上崗需培訓半年至一年

  “學校裡的職業生涯規劃是理想化的,和現實的社會是脫節的。理想主義不能支橕在實際工作中個人的發展。如果靠大學期間的規劃,那麼工作肯定是不穩定的。”關玉楠說,因此現在在大型企業中,職業生涯規劃成為應屆畢業生入職後的重要一課。

  學校的理論學習與企業的實際需求還是有差距的,因此進入企業的應屆生不能直接上崗,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培訓期,然後競聘定崗。

  哈爾濱大眾肉聯有限公司已成為雨潤集團的一個大學生培養基地,25日將迎來在集團完成軍訓歸來的100名新招收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這些大學生要在公司的生產一線實習三至六個月,然後參加崗位競聘,競聘上崗。總經理助理孫繼武說,在實習期間,由公司的老師傅傳、幫、帶,今年還在有生產師傅帶領的同時,配上未來崗位上的專業師傅。

  在黑龍江正大實業,今年招聘的300名應屆畢業生也要參加半年的培訓。人力資源部經理李楠說,這些新人將經歷多輪考核淘汰。“我們的快速密集培訓,就是希望大學畢業生快點從校園人轉變為職業人。實習期的實習生沒有產能,基本不勞動,就是在公司培訓。半年培訓期,企業為每名新人要投入一萬多元的補助和食宿,培訓沒有算錢,因為是自己組織進行,佔用的是工作人員的時間成本。”

  調查報告:前程無懮人力資源調研中心發布《2013應屆生調研報告》顯示,應屆生人均招聘成本近幾年不斷增長。2013年應屆生人均招聘成本將達2661元/人,同比增長3.6%。

  -職業規劃專家:

  企業更青睞

  職業精神可嘉者

  我省從事多年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全球職業規劃師戴岩表示,出現求職難、招聘難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後,折射出大學生能力結構與用人崗位不匹配、大學生期望值與實際值不匹配的雙重問題。

  “中國的大學教育求全、求大,不求專,與現實的社會需求不相符。”戴岩認為,能力結構與用人崗位不匹配是中國的教育體制出現偏差。學生在大學期間獲得的知識理論性太強,實踐知識少之又少,致使學生畢業後能講出理論卻做不出來,而國外學校更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一畢業就有能力去企業就職。

  此外,大學生的期望值與實際值不匹配則是大學生對自己的定位產生偏差。“剛走出校門的學生總想著一進入崗位就要個一官半職,總把自己當做精英看待。但是現在大學本科生的價值較十幾年前相比大幅縮水,如今的大學教育越來越傾向於大眾教育。”戴岩認為,正是學生不能正確看待自己,導致了理想與現實的錯位。

  企業招聘難是用人單位招聘門檻太高嗎?戴岩解釋說,現在的用人單位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它們的生存也受到很大壓力。這些企業往往資金不雄厚,需要一些馬上就能上手的新員工,沒有太大的能力、更多的精力培訓新人,如果應聘者沒有能力勝任,那麼就會被拒之門外。“但是,並不是說應屆畢業生就找不到工作。那些虛心、肯吃苦耐勞、職業精神可嘉的學生還是會被企業錄用。”戴岩隨即表示,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都是“90後”,個性很強是這代人的特點,由於剛步入社會,還未完全脫離父母的羽翼,求職中會出現遲到早退、隨意離職、不負責任等現象,這些都是大學生求職的詬病。“克服了這些問題,即使能力稍差,也會找到不錯的工作。”戴岩說。

  最後,戴岩建議在校大學生和正在求職的同學,一定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規劃,“只有熱愛纔能乾好。”求職目標明確後,知曉自己離目標相差多遠,應該提昇哪些能力,這樣進行“目標倒推”,最終一定能找到理想工作。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