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我省全力構建城鄉低保服務體系 讓270萬低保對象生活有底
2013-07-29 07:52:3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艷雪 程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7月29日訊 盛夏,萬物蔥蘢。走進綏化市蘭西縣新豐社區低保戶杜曉華家,幾棵綠郁的李樹枝繁葉茂,曾備受病痛折磨的杜曉華滿面笑容立在門前。“我去年患上癌癥時,以為家就得散了,沒想到民政部門把我納入低保後,不但給了6000多元醫療救助金,給我剛考上大學的女兒提供了1500元就學救助金,還給了1800元廉租房補貼、1100元取暖補貼,沒有這些救助,我真不知道生活怎麼過下去。”杜曉華的經歷僅是全省低保救助的一個縮影,隨著我省低保覆蓋范圍不斷擴大,政策體系日臻完善,保障標准逐年提昇,新型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正全面保障著全省270多萬城鄉低保對象基本生活水平。

  應保盡保 群眾心裡更“有底”

  “低保制度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需要著眼困難群眾衣、食、住、醫、教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生活需求。”省低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省已基本構建了以城鄉低保為基礎,以五保供養、醫療、住房、取暖、教育等專項救助為依托,以臨時救助為補充的“八位一體”新型綜合社會救助保障體系。

  據了解,我省每年落實臨時救助資金1.2億元,解決困難群眾因重大疾病、上學、事故、災害等臨時性、突發性事件造成的基本生活困難,幫助其渡過燃眉之急。每年省級財政專項安排7億多元,確保城鄉困難群眾溫暖越冬。以資助參保參合、住院救助、門診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為主要內容的醫療救助體系,最高救助標准已達5萬元。2012年共落實應屆貧困高考生昇學救助資金3000多萬元,圓了1.6萬名貧困家庭大學生步入高等學府的夢想。綜合社會救助格局涵蓋了困難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使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為了能給低保對象提供便捷、貼心的服務,對杜曉華這樣行動不便的救助對象,無論是受理、入戶調查、審核審批還是證折發放,工作人員都會全程上門服務。每年入學前、入冬前,基層工作人員還會提示前來辦理低保的服務對象是否有孩子上學、提交相關救助申請等,以免錯過了救助審批時限。

  動靜結合 社會救助更靈活

  杜曉華去年每個月領到的低保金還是197元,今年就漲到了235元,新豐社區低保專管員董淑紅告訴記者,這緣於我省的城鄉低保標准動態調整機制。

  為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我省通過先後建立城鄉低保標准動態調整機制、農村五保供養標准自然增長機制和社會救助標准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等途徑,保障低保對象生活水平與改革發展成果同步提昇。

  目前,我省按照不低於上年度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30%確定城鄉低保標准;以上年度當地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指標為基礎、並適當考慮人均收入因素確定五保集中供養標准;以不低於集中供養標准的70%確定分散供養標准。並明確了社會救助保障水平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的啟動和終止條件及補貼標准,確保了低保對象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有所降低。

  今年,全省城市低保平均標准和財政補助水平分別達到了月人均301元、235元,分別比2006年末增長了86%和194%;農村低保標准和財政補助水平分別達到年人均1718元、1236元,分別增長了115%和210%。

  “以往,困難群眾要辦理低保需要多次往返於社區(村)、街道(鄉鎮),為了讓百姓不再受奔波之苦,咱們省從2009年起分別在鄉鎮和城市成立了鄉鎮公共服務中心和城鎮社會救助服務大廳,實現信訪諮詢、低保受理、信息核對、低保審批、綜合救助、證折發放等多項業務的“一廳式”辦理和“一站式”服務。”省低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於地域較大的鄉鎮低保部門還采取了由指定中心村統一受理申請材料、統一上報的方法,避免了困難群眾長途跋涉。”

  服務中心和服務大廳構築起了從困難群眾到基層部門,從低保申請到審核審批的綠色通道,成為了為民便民陽光高效服務的平臺。


 

  管理為重 保障救助更高效

  社會救助工作既要為城鄉困難群體的民生兜底,更要讓他們暖心。為了保證救助的公平公正和及時有效,加強規范管理始終被我省民政部門視為低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2年,我省全面建立了跨部門、多層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通過比對就業、保險、住房、存款、納稅、公積金等方面信息,綜合評估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大幅提高低保等社會救助對象認定的准確率,保證真正困難的人群享受到低保政策。

  記者從省低保局了解到,為保證救助公平高效,基層低保工作人員始終堅持“四個到位”。入戶核查到位,街道、鄉鎮100%入戶調查,縣級民政部門不低於30%比例入戶抽查,真正把最需要並符合政策規定的對象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公開公示到位,在社區、村設置統一固定公示欄,鄉鎮、街道公示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和審核結果,縣級民政部門長期公示低保家庭成員、收入和保障金額情況;審核審批到位,對擬納入低保范圍的對象,嚴格按照個人申請、鄉鎮(街道)審核、民主評議、張榜公示、縣級民政部門審批程序嚴格審查;資金發放到位,通過金融機構將低保金直接發放到低保對象家庭賬戶,實行社會化發放。

  對於已納入低保救助的對象,我省根據低保家庭人口結構和收入來源進行分類動態管理,對於“三無人員”的A類對象每年核查一次,對於短期內收入變化不大的B類家庭,半年核查一次,對於收入來源不因不定式、成員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條件的C類家庭按月或按季核查,確保了低保對象及時准確進出,確保補助對象及時進退、補助標准適時增減。

  制度化救助、人性化服務、便民化平臺和規范化管理為及時准確地了解全省272萬城鄉低保對象所思、所盼,貼心暖心地解決他們的所懮、所急提供了保障,更為更多的困難群眾送去了社會的溫暖與生活的希望。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