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日訊 7月30日,記者佳木斯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截至目前,兩次強降雨過程已經造成全市7個縣(市)區51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達37323公頃,絕產3937公頃,受災人口12.98萬人,堤防(民堤)決口11處,村橋涵損壞56座,直接經濟損失1.59億元。為此,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各地,面對嚴重災情,積極做好抗災自救工作。
7月份受低渦天氣影響,佳木斯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兩次較大降水天氣過程。其中1日至5日,佳木斯城區最大降雨量達106毫米;23日至29日,佳木斯大部分地區降雨量達到大到暴雨,個別鄉鎮達到大暴雨量級。其中大於50毫米的鄉鎮雨量點有65個、大於100毫米的有6個,最大降雨量出現在同江市為138.7毫米。
7月5日早4時許,音達木河上游全線漫堤,右支堤5+000至6+000段決口約15米。下午13點30分決口合龍。11時許,樺川縣鈴鐺麥河多處漫堤,鈴鐺麥河入音達木河匯流處決口8米,經樺川縣全力搶險封堵,於下午14時左右順利合龍。此次過水農田約40公頃,下游強排站已開足馬力進行排澇。7月25日晚,佳木斯站降雨量達到74.7毫米,音達木河及支流鈴鐺麥河、英格吐河河水全線暴漲,音達木河、鈴鐺麥河等多條河流多處堤段河水滿溢。
災情發生後,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副市長周啟濤等市領導和市水務局局長等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人員,調運物資,指揮搶險救災。東風區險情發生後,市政府組織4200餘人進行搶險救災,其中解放軍和武警近1500人次。同時安排轉移受災人員,調用水泵進行排澇。這次災情沒有人員傷亡。
連日來,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第一時間將佳木斯的災情向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做了及時匯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調撥價值15萬元的防汛物資支援佳木斯抗災。市財政在撥付84萬元購買防汛物資的同時,又撥付500萬元資金對4條內河進行清淤疏浚,力爭將災情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和水務局及時組織人員,對受災村屯、受災農田和決口處進行實地踏查,摸清災情,提出抗災自救措施。
7月30日,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發出了《關於做好柳樹島上村屯轉移准備工作的通知》。要求向陽區政府密切關注水情變化,當松花江水位達到79米時做好島上981名村民的轉移工作,防止發生人員被困和財產損失。同時,市水務局已經組成7名防汛專家組成的防汛專家組,一旦險情來臨,指導全市科學防汛。
據悉,截至7月30日,松花江下游佳木斯站水位為78.17米,流量每秒8330立方米;富錦站水位為59.73米。未來一周,松花江下游水位處於上漲趨勢,佳木斯站最高水位在78.3米上下,低於警戒水位0.70米,相應流量每秒8600立方米,洪水量級為3年一遇;富錦站最高水位為60米上下,接近警戒水位(60.10米)。
為此,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各地,在做好抗災自救工作的同時,各地要克服麻痺思想,加強巡查力度,做好中小河流防汛和水庫的調度工作,並抓好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切實加強城鎮內澇防御和監測預報,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信息聯絡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