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在全省率先開展社區醫生進家庭服務
2013-08-05 10:46:5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社區醫生深入居民小區為群眾巡診。

  黑龍江日報8月5日訊 7月23日“大暑”剛過,上午10時的室外溫度已接近30℃。家住牡丹江市建福小區的宋貞老人感覺心髒不舒服,趕忙給“家庭醫生”打電話,不到5分鍾,東安區五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杜祝功醫生就趕來為她診治。望著滿頭大汗的杜醫生,病情稍有好轉的宋大娘激動地對記者說:“沒想到,我一個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的‘家庭醫生’了!”

  這僅僅是牡丹江市東安區在全省率先開展社區醫生進家庭服務的一個縮影。建立家庭醫生制度,是東安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轉變的重要舉措,也是社會管理創新關注民生、重視民生的具體體現。去年以來,他們全面實施“我的居民我負責”的責任制管理模式,在全區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開展“片醫”試點工作,成立醫護團隊23個,簽約服務3萬餘人,覆蓋1萬多個社區家庭,轄區城鎮居民80%都建立了健康檔案。今年,該區還啟動了“鄉醫進農戶”活動,使3萬多農民直接受益。

  在東安區五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記者看到近30名老人正在進行免費體檢。剛剛做完檢查的王大爺高興地說:“現在政策多好呀,這麼多檢查項目一分錢都不用花,我們幸福著呢!”

  今年牡丹江市還開展了“三甲醫院進社區”活動,解決了社區居民看病難題。王秀容老人患有左側脛骨軟骨瘤,在三甲醫院做完手術後,回到社區進行術後康復,他說:“這裡康復費用低、服務好,回到家還有‘家庭醫生’指導。”

  據東安區衛生局負責人介紹,針對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他們以社區醫生、護士和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為主體,以殘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產婦和兒童等重點人群家庭為主要服務對象,開展了社區醫生進家庭服務,實行醫生分片包戶制度,推進醫生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預約服務,實現小病不出社區、用藥低價格,做到了簽約一戶、服務一戶、滿意一戶。如今,60餘名社區醫生叫響了“我的居民我負責”,他們把這句承諾以及醫生的姓名、電話清晰地貼在居民小區的大門上。這樣,居民有需要,就可以在第一時間聯系到醫生。

  “片醫”陳爽是一名廣受社區居民歡迎的家庭醫生,她對記者說:“要服務好社區百姓,就需要比其他專業醫生擁有更多的愛心。”平日裡,她除了完成對簽約家庭的常規健康管理外,還針對轄區內殘疾人、更年期婦女、獨居老人等特殊家庭的健康需求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從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服務。

  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僅僅依靠三級醫院為基礎的醫療體系,很難應對廣大居民的就醫需求。社區醫生進家庭活動全面提高了牡丹江市東安區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獲得了轄區居民的普遍認可,今年5月,國家衛生部對2011年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執行情況進行考核,東安區作為全國抽取的16個市轄區代表我省迎接檢查,居民滿意率排名第二。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