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食言少年險丟命
東北網8月7日訊 15歲的小軍去年剛昇入高中,因羡慕很多同學在使用『苹果』手機,就請求母親給他也買一部。母親則告訴他,『只要你期末考試能進前5名就買!』為此,小軍努力學習,期末考試考了全班第四,然而母親卻食言了。因此,氣不過的小軍偷偷服下了老鼠藥。母親發現後將他立即送到了哈醫大二院。因為搶救及時,小軍脫離了危險。
小軍的命保住了,但是同一個病房的21歲女孩小麗卻仍在死亡邊緣徘徊。21歲的小麗家在外縣,結婚剛一年。從小到大,小麗的脾氣都很不好,一跟人吵架就『要死要活』的。7月中旬,她跟丈夫吵架後喝下了農藥『百草枯』,盡管現在病情平穩,卻一直沒脫離生命危險。
暑期『衝動型』自殺多
日前,記者從哈市各大醫院急診科了解到,7月中旬以來,他們每天接診七八個輕生患者,僅8月3日至8月4日兩天,哈醫大一院和哈醫大二院分別接診輕生患者16人、15人,比五六月份增加了一倍以上。
哈醫大二院的急診科主任鄧穎告訴記者,目前大部分輕生者都是年齡在20歲左右的年輕人,大都選擇喝藥自殺,個別人也會跳樓或割腕,『以前輕生的兩大群體是年輕人和老年人,現在年輕人的比例明顯提高,佔了三分之二以上。』而且絕大部分人都是因為一時衝動,被送到醫院搶救時都很後悔。
鄧穎表示,每年春夏都是輕生人數較多的季節,特別是7月份的暑假期間,一方面進入了年輕人社交的旺季,從學校走向社會後,與人溝通增加,容易遇見各種問題;另一方面,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增多,也容易發生矛盾。在遇見問題或者挫折後,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年輕人就容易走向極端。
加強孩子『挫折教育』
哈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張聰沛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嬌慣,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精神和容忍度,缺乏『挫折教育』,遇到問題往往不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而是走向極端。此外,現在的年輕人更願意進行虛擬的網絡社交,缺乏正常的人際交流,在遭遇挫折後,找不到正常的渠道排解壓力,也容易造成輕生。
□本報記者張明超
近日,一名15歲高中生因試圖喝鼠藥自殺而被家人送到醫院搶救,原因僅僅是母親沒給他買承諾中的『苹果手機』。記者了解到,進入7月,哈市各大醫院急診收治的輕生患者明顯增多,僅哈醫大二院一天就要搶救七八名,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四招應對年輕人輕生
一、父母在孩子長大以後,不要過多的乾預孩子的生活,要尊重孩子,無論是工作還是感情,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二、家長和學校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增加孩子抗壓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年輕人遇到挫折時,一定要冷靜,要學會『向前看』,想想自己的未來,就不會一時衝動了;四、年輕人要減少對網絡的依賴,多與人交流溝通,讓挫折有排解的渠道,避免一時衝動走向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