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13日訊 隨著哈市平房區公共自行車租賃點的建成和1200輛公共自行車“十一”底前上道,以及松北區公共自行車租賃點的設立和自行車道的渠劃,平房區、松北區將全面進入“慢交通”時代。同時,群力新區、霽虹橋、哈西等區域已成功開闢了新型自行車道,哈市相關部門也將繼續推進“慢”行樣板的開展。
霽虹橋上“隔離”出來的非機動車道
平房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用白實線分開
松北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用護欄等隔離
記者從哈市相關部門獲悉,目前哈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百萬大關,路堵情況逐年加劇,遠觀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道路公交發展,哈市相關部門根據國家創建“公交都市”的部署,積極推行“慢行交通”和“綠色出行”,其中包括無污染並能強身健體的綠色環保交通工具——自行車。截至目前,平房區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已經建成,“十一”底前將投放自行車1200輛;在渠劃模式上,平房區因路寬車少、地勢平坦,符合慢行交通發展條件,實行的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同一個斷面(用白實線分開)。松北區依托太陽島風景區設立的公共自行車租賃點,也將有計劃地在各景區沿線陸續增加公共自行車數量;在渠劃模式上,松北區很有可能會采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硬性隔離渠劃(用護欄等設施隔離)的模式,或采用紅綠藍等彩色瀝青的方式渠劃自行車道。
群力新區設立的非機動車道
群力新區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共“板”
截至7月末,群力、哈西、霽虹橋的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通道和相應的交通標牌等慢行交通設施已全部配備齊全,隨著自行車道渠劃的推進,哈市其他主城區公共自行車也將陸續投放。
12日上午,記者一路驅車行經群力新區的景江東路、群力大道、群力第五大道、群力第六大道、群力第七大道、金江路燈路段,均看到帶有標志牌的自行車道。記者發現,這裡的自行車道通過綠化帶與人行道隔開。據了解,群力新區作為哈市重點打造的生態綜合體新區,內部規劃重視慢行交通地位,多采用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共“板”的一體化交通思路規劃道路斷面,並用樹木綠化進行隔離,做到了快慢有序、和諧環保。對此,哈爾濱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表示,對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哈爾濱來說,慢行交通已有了很好的樣板,應逐步推廣。
記者隨後來到霽虹橋,看到這裡用隔離帶分隔出自行車道,並用白色實線和自行車圖案畫出了自行車過街通道,引導非機動車合理橫過道路,規范行車秩序。據悉,這也是哈市設立的首條自行車過街通道。
據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處的相關人員介紹,下一步,哈市將根據群力、哈西自行車渠劃模式,在中央大街、沿江區域、商圈進行自行車道渠劃;在東西大直街、學府路等路段,將采用霽虹橋自行車過街通道的模式進行渠劃。
-慢行交通
一般是指出行速度低於15km/h的交通方式。
-公共自行車出行
是指在專屬區域內,間隔一定距離規劃出一些停放自行車的站點,通過公共自行車管理系統來管理這些租賃點的自行車。
-平房區公共自行車租賃點運行模式
自行車上有鎖車裝置和讀卡租車、還車的讀卡器。租車時,把IC卡放到讀卡器上刷一下,自行車就可以騎走了。因為系統是聯網的,所以自行車騎到任何一個租賃點都可以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