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走基層看社區:哈爾濱『創城』為鄰裡帶來大變化
2013-08-16 18:51:12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6日訊 (記者 侯巍)8月的哈爾濱秋高氣爽,一棟棟高樓在藍天映襯下格外醒目。“哈爾濱真的比以前乾淨多了,街路整潔了,路面也沒有灰塵了,人們素質變得越來越高。”一位游客感嘆。

  “樓道、庭院是城市最小的細胞。居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創建文明城市的主體。15日,記者隨“走基層看文明”采訪組先後走訪了哈爾濱市道外區黎華街道、南崗區文化街道、哈爾濱市公安局香坊出入境接待服務大廳、道裡區城鄉路街道天薇社區,深刻感受創城對城市發展帶來的變化。

文林社區講解員向孩子們講雷鋒的故事。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在哈爾濱市道外區黎華街道辦事處華北社區上和城小區,乾淨整潔的社區環境,粉刷一新的樓道令記者耳目一新。“哪棟樓裡都一樣,歡迎參觀。”道外區黎華街工委書記劉穎熱情地指著一棟單元樓向記者介紹。哈爾濱市創城工作開展以來,街道組織社區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居民群眾在對轄區衛生進行了集中清理。小區環境變好了,居民切實感受創城的成果。

道裡區天薇社區的生態樓道成為一景。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環境改善後,黎華街道辦事處又將志願活動向轄區低保殘疾人家庭延伸。在華北社區上和城小區11棟5單元,住著91戶低保戶,其中有69名殘疾人。社區為此組建了由120餘名社區居民參加的“服務團”,專門為低保家庭中的殘疾人提供日常服務。呂建偉是華北社區唯一一個一級肢體殘疾人,而他的妻子又是精神殘疾人,不能照顧自己和孩子。“在常人看起來特別簡單的事,對我們來說可能就是非常重要的事。”呂建偉說,自從搬到這個小區以後,服務團把他當作親人看待,而自己有點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志願者。換燈泡、買菜,買糧,交費這些瑣事都是志願者幫著完成。

  唐海斌是這91戶特殊群體服務的志願者團長,同時他本身也是一個雙手有殘疾的青年,“幫別人的同時也幫自己,感覺很快樂,自己的價值也得到了體現。”朴實的唐海斌說,最開始時自己僅是想幫幫小忙,後來發現根本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為了能更好的幫助這些人,他發動了左鄰右捨,逐漸在社區的幫助下這個志願者團隊伍發展到了120多人。

呂建偉接受采訪。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據了解,從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以來,黎華街道辦事處轄區300餘名社區志願者用實際行動投身到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來。用水刷,用刀刮,把樓道裡小廣告清理的乾淨,把樓梯擦得整潔一新,清潔行動得到了百姓一致認可,也紛紛加入到創城中來。

  在哈爾濱市公安局香坊出入境接待服務大廳內記者看到,寬敞、明亮的大廳內,工作人員正有序地工作,市民安靜坐在椅子等候。香坊公安分局政委馬明告訴記者,這個窗口現在每天辦證量特別大,都在三四百人左右。“以前沒有空調,也沒有地方可坐,群眾排隊時間久了,就會不耐煩。現在不同了,室內有空調、長椅、還有雨傘。工作人員的素質提高了,群眾也都非常自覺。”馬明說,創城不僅僅通過文明熱情的行動帶動群眾,更從自我做起,提高文明素質,豎立好窗口單位的形象作用。

市民在香坊出入境接待服務大廳向工作人員諮詢。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據了解,香坊區在創城過程中,以推進“三優”文明城區建設、提高市民文明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為重點開志願服務活動。在全區相繼設立了102處志願服務驛站。還開展了一個文件袋、一副老花鏡等“十個一”志願服務,並設立了倡導文明旅游的公益提示牌,號召每位游客從點滴做起,做中華文明的傳播者、踐行者。

  目前,香坊區文明辦等部門正在陸續為這些驛站制作標牌,讓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參與到志願服務中,讓文明真正成為大家的一種生活習慣。

責任編輯:強銳

【專題】東北網大型專題報道 一路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