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9日訊 又一把雨傘修好了,81歲的韓廣利抬起頭露出了笑容,端詳一下仔細地收起,再拿起下一把傘。這樣的情景在哈市南崗區文庫街6-8號這個老舊的小院裡已成為居民生活中的一景。20年來,韓廣利常常坐在院裡的“愛心傘”小攤前義務修理,已經修好了近萬把傘。
韓廣利的“愛心傘”小站
大院裡的“義務修傘工”
近日,記者來到文庫街6-8號院,一進院子就看見了韓廣利的身影,他正坐在小馬紮上修傘,身後是一塊手寫的木牌“愛心傘服務站,免費修理雨傘”。這就是韓廣利的工作室。街坊們說,一年中至少有5個月老爺子都坐在這兒修傘。“就按一天四五把計算吧,現在少說也修了近萬把了。”
退休前,韓廣利是哈市電車公司的一名質檢員,專門負責電車出入庫的質量檢測。他閑不住,沒事就愛鼓搗修理點兒啥。有一次,一個鄰居的雨傘壞了,老太太捨不得扔,找了很長時間也沒找到修傘的地方。韓廣利知道後對她說:“拿來我幫你看看。”他把雨傘拆開,研究了兩天,最後為老人修好了傘。從那以後,韓廣利便當起了義務修傘工,“這傘要是壞了,扔了挺可惜,不扔吧,又沒地兒修。一把傘纔賣10塊錢,你說修傘能賺多少錢呀?既然大家都不願意修,那咱就給大家修一修唄,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多活動還有益健康呢。”韓廣利笑呵呵地說。
韓廣利不但會修傘,還自學了配鑰匙、修小家電、鑲玻璃、刷油漆、間苗剪枝、磨核桃串手鏈等手藝,成了院子裡的“萬能工”,什麼東西壞了拿到老韓那兒,他鼓搗鼓搗准能修好。
韓廣利和老伙計呂連庫
“愛心傘”掛滿牆
韓廣利修傘修出了名,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都知道文庫街6-8號院有個義務修傘工,於是很多大院外的人也把自己的傘送來請韓廣利修。
有一次,一個家住道裡區的中年女子請韓廣利修傘,傘修好後,女子過意不去,掏出10塊錢塞給韓廣利。韓廣利說:“我不收錢,你快拿回去。”女子說:“大爺,拿著吧,你修把傘也不容易。現在都嫌這不賺錢,沒人修了,你收點錢也是應該的,也能長久維持下去呀。”韓廣利說:“我不收錢,我有退休金,我給大家修傘就是幫個小忙,不為賺錢。”女子見他執意不要,扔下錢,快步跑了。韓廣利急了,招呼院裡的年輕人二東說:“二東,你快追上去,把錢還給她,咱又不是擺攤做買賣,不能收人家的錢。”二東拿起10塊錢,追上女子還給了她,女子沒辦法收起了錢,又一連說了好幾聲“謝謝”。
偶爾,韓廣利也會無傘可修,於是他便上街撿別人扔的破傘,拿回來修好掛在院牆上當愛心傘,鄰居們見他這麼為大家著想,也紛紛加入撿破傘的隊伍。最多的時候,院牆上掛了30多把愛心傘。陰天下雨,不願意爬樓取傘,或者來院裡串門辦事的人沒傘,就從牆上取走一把,過後再自覺把傘還回去。附近掃街道的、送快遞的都知道這院裡常年備有愛心傘。
又一把傘修好了,韓廣利舒心地笑了。
老韓修傘有了伴兒
韓廣利的堅持感動了一個人——他的老鄰居呂連庫。四五年前,呂連庫也加入了修傘的行列,遇到難題,兩人就一起研究解決。韓廣利說,十多年前的傘工藝簡單,修起來也容易,無非就是龍骨折了換換龍骨什麼的。現在的傘工藝復雜,彈簧裡套彈簧,卡扣裡有卡扣,有時琢磨好幾天也不明白,而呂連庫的思路卻常會讓他豁然開朗。“這個老伙計,來的正是時候!”
82歲的王澤浦在文庫街6-8號住了20多年,也見證了20多年。“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韓廣利,這麼多年他不光給大家修傘,每年一到秋,他還檢查樓道單元門,門弓子、門合葉、走廊的玻璃、燈泡他都自掏腰包給大家換好。去年冬天,那麼大的雪,凌晨兩點他就起來清雪,我們院常年都是冬天看不著一點殘雪。這些好事,做一次兩次容易,老韓他都堅持20多年了。”
院裡的居民老趙說:“這是一個老舊大院,但因為有這麼個人關心著大家,住在大院裡的人都感覺很幸福。小家電壞了,拿來老韓會修,菜板子凹進去了,拿來老韓給推推,菜刀不快了,找老韓磨磨,笊籬把折了,找老韓焊上,他總能幫上別人的忙。”對此,老韓總是笑笑說:“能發揮餘熱,咱自個兒心裡也高興啊!”□記者宮玉范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