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9日訊 雨天裡,只需簡單登記就能拿到一把雨傘,天晴後,再將雨傘送還。今年7月初,哈市尚志公園內增設的兩處愛心傘服務崗開放至今,外借雨傘百餘次,均被自覺歸還,愛心傘無一丟失。
雨後還傘顯誠信
15日,記者在服務崗看到了特意過來還傘的李女士,“我昨天出門時天氣還挺好的,沒想到突然就下起了雨。”李女士說,由於自己沒帶傘,路過公園服務崗時正好看到有人在借傘,抱著試試的心態就過去問一問,沒想到真的借到了。“當時雨挺急的,工作人員都沒登記就把傘借給了我,當時我心裡特別感動,人家這麼相信我,讓我把雨傘橕走,我也得還回來一份誠信纔行,所以今天一有空我就趕快來還傘,這樣也方便下次雨天時其他市民借用。”李女士說。
雨中借出“愛心傘”
尚志公園主任孫浩表示,遇到雨天,在公園裡休閑的市民如果沒帶雨傘,要麼冒雨跑回家,要麼只能到公園涼亭裡避雨。因此園方特意在服務崗處放了多把免費的雨傘,供市民使用。“小雨時我們會登記個姓名電話,雨大的時候直接就可以把傘拿走去用。”服務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一個多月內,每到雨天,都會有市民到服務崗處借傘,有些是公園內的游客,有些是經過公園上下班的市民,基本上每次都會借出去五六把傘,最多的一次借出去10把雨傘。
起初,園方擔心市民借了不還,所以一次性買了50把傘,每次只放10把傘在服務崗,這樣傘沒了還能補充。“我們之前最壞的打算,是借出去10把傘也就能還回來三四把,但讓我們意外的是,借出去的雨傘都被還回來了!即使沒登記的,借走幾天後也都給我們還回來了。”孫浩說。
省社科院研究員趙瑞政表示,隨著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斷提昇,市民的整體素質和誠信度也在上昇,尤其是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教育、宣傳和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都在影響和提昇著市民的誠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