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評論:深入群眾要少『跟風』多務實
2013-08-22 09:55:3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2日訊 黑龍江日報8月22日發表題為《深入群眾要少“跟風”多務實》的評論員文章,全文如下: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必須突出實踐特色,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到群眾當中聽意見、長智慧、找癥結、查“四風”。當前,領導機關、領導乾部下基層是個好方法,但方法乃是“渡河之舟”,需要靈活多樣,關鍵是要適合自己、有效實用,能真正達到目的。

  深入群眾要切忌盲從“跟風”,為了下基層而下基層。一些部門單位和領導乾部看別人下了基層,自己“不下去說不過去、下去也就意思意思”,照搬“老套路”,走過場似地開個會座談座談,多走幾個點就算是深入實際、多找幾個農戶就算是深入群眾,實則是“浮在下邊的上面”。“跟風”容易產生“大幫哄”,會把好風吹成歪風,失掉了本意初衷。

  深入群眾下基層,就要不拘泥形式、務求實效。要帶著問題、帶著責任、帶著感情下基層,聚焦本部門本單位和領導乾部本身的“四風”問題,多聽聽群眾怎麼說,多問問群眾怎麼看,多請教群眾怎麼辦。要少開務虛座談會、多開現場辦公會,少講空洞大道理、多與群眾嘮家常,腳上多沾點泥土,心裡多沈淀點真情,讓群眾把想講的話說出來、該提的意見提出來。要增強領導乾部解剖麻雀、見微知著、窺見一斑而見全豹的本領,科學安排自己的“基層之旅”,把握關鍵、明確重點、抓住典型、提高效率,聽弦外之音,看庭院角落,合並“同類項”、打好“時間差”,直截了當搞調研,乾淨利索辦實事。要多想一想基層工作和基層群眾的難處,少些“官威官儀”,少些“勞民擾民”,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事先指定對象,“靜悄悄”地下基層,不給基層添麻煩。

  下基層不是深入群眾唯一方法。深入群眾的辦法有很多,眼睛不能只往下看,還要環顧左右,看看周圍、看看身邊,做到哪裡有群眾就到哪裡去,群眾反映哪裡有問題就到哪裡去。當年彭德懷同志對虛報小麥畝產幾萬斤十分反感,親自開墾了一塊試驗田,辛勤勞作也不過畝產800多斤,以親身實踐有力回擊了“浮誇風”。這種體驗式、查證式的調研方法至今仍然有效、仍需借鑒。比如,群眾反映“出行難”、“打車難”,相關領導乾部就應走下轎車,與群眾一起擠公交打的士,看看一班公交車需要等多長時間、擠不擠?什麼時候能打上的士、堵不堵?並與司機師傅和乘客聊聊天,問問癥結在哪裡。群眾反映“看病貴”、“看病難”,相關領導乾部就親自到醫院走一趟,到病房與患者及家屬聊幾句,問問他們看病花了多少錢?有什麼難處?群眾反映有的窗口單位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相關領導乾部把自己家的事拿出來,親自去辦一辦,看看門到底難不難進?臉到底難不難看?事到底難不難辦?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親身體驗者答得最准確、最深刻、最有說服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真正深入群眾,一切務實管用的方式方法都有市場、受歡迎、值得用!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