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2日訊 微博、微信、飛信、網絡游戲……有人說,網絡“綁架”現代生活。隨著互聯網的家庭普及和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換代昇級,最初由互聯網而興起的網吧似乎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近日,記者走訪調查我省部分網吧生存狀況發現,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數字化城市的建設,網吧也在悄然改變,而這種改變,既有基於整合時期不得已的昇級改造,也有網吧自身求發展所尋的方向性改變。
資料圖。
當WIFI無處不在 誰還去網吧?
記者發現,雖然在哈爾濱市街面上已經有不少網吧不見了蹤影,但網吧數量卻沒有明顯減少。只是,現在的網吧相比剛興起的網吧,無論是受眾群體還是硬件設施都有了很大不同。
哈市南崗區和興路一帶一家網吧管理人員告訴記者,他已經負責管理這間網吧七八年了。這期間,電腦換了好幾茬,吧員也換了不計其數,網吧也裝修了三四次。這些年的經營中他發現,網吧最大的變化還是現在上網的人和原來有很大不同。以前來網吧的,不僅有大學生,還包括各個年齡段的人群,聊天、查資料、看電影、玩游戲的人都來網吧。現在,80%以上的人都是玩游戲的年輕人。網管說,現在網吧最大的吸引力也就是速度比一般家庭快,而且有下載好的大型網絡游戲。哈市南崗區學府路一家網吧經營者孫先生告訴記者,其實現在的網吧生存環境很差,客源有限,盈利太少。他說,他家網吧所處的這一條街,當年可是網吧經營者的必爭地段,現在關門了好幾家,早已不見當年的紅火。他家依然堅持到現在,說實話靠的是自己家的房子不花房租,但為了能夠吸引客源,還是把門面一遍遍裝修,硬件設施精益求精:“沒辦法啊,連賣麻辣燙、米線的小店都提供免費Wifi了,誰還單純為了上個網來網吧呢。”
Wifi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走進我們的生活,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記者發現,其實,街面上不少商家已經開始意識到網絡對於吸引顧客的重要性,就在哈市一條小街裡的一個燒烤涮小店,店主貼出了免費提供Wifi的貼紙,還不忘調侃來來往往的人們,免費上網,獨享20兆,消費就告訴你密碼。據報道,哈市今年計劃繼續投資約14億元,進行無線城市建設。當Wifi無處不在,你還去網吧嗎?初中還沒畢業的網絡少年小曲對記者說,他去網吧,主要是和同學找個聚會的地方,一起配合打打游戲。他告訴記者,現在有的網吧弄得和旅店差不多,雙人間的座椅和單人床差不多,所以有時他也和朋友們一起包宿,一晚上20元左右,玩的很盡興。但網吧經營者卻說,現在網吧微利時代已然來臨,固有的經營模式顯然吸收不了客源,也很難盈利。
一面是網吧經營者微利的叫苦不迭,一面是人手一個互聯網的便捷時代,傳統網吧將何去何從?
網絡發展太快網吧必須求變
上網2元一小時,包宿5元。工作10餘年的老王對記者說,曾經還是小王的我,給孩子講起上學時代叛逆的事,翹課出去泡網吧總是最時髦的話題。伴隨著網吧的街頭林立,“網癮少年”就是從那個時候被社會叫開的。那時的老師一看班上的學生少了,就到網吧去,一逮一個准兒。從DOS系統的乳白色大肚子電腦顯示器到現在手機都能上網,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過網吧經營者紛紛向記者表示,現在網吧的生存環境是史上最糟糕的,市場萎縮、客源減少,費用卻在上漲。業內人士介紹,全國網吧平均價格從最初的平均15元/小時跌到現在的每小時1元,會員價格甚至更低。競爭激烈導致的微利現狀和形象受損是如今網吧經營的最大特性。
其實,最初的網吧原型名為“電腦房”,哈爾濱市是從2002年開始對網吧實行審批制度的。哈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局監察室主任韓久光告訴記者,2005年,哈市有網吧973家,2008年底發展到1249家合法網吧,規模大小不一。從2009年開始,哈爾濱停止審批單體網吧。對此,韓久光說,主要是因為市場飽和,而且也是國家對於文化市場的導向要求。行業競爭加劇,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行業效益下降。目前在哈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局備案的網吧有1169家,但不是所有網吧都在經營。哈爾濱市工商局陳處長告訴記者,哈市目前在經營的網吧有910多家。日前,省文化廳也下發了《關於推進我省網吧連鎖經營和開展網吧連鎖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就提到,要對非連鎖網吧實行連鎖化推動政策。轉變網吧發展方式,爭取到2015年,集團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的連鎖網吧佔據我省網吧市場主導地位。
從上網到休閑不蛻變就淘汰
網絡今非昔比,網吧也就從人們上網的必需品淪為附屬品。網吧消費群體的特色注定其與休閑服務的關聯性,許多有遠見的業主開始拓展與網吧關聯的休閑服務,目前我省也有個別大型網吧敷設了咖啡廳、茶吧、小倉買等。然而隨著競爭的加劇,網吧不僅被推到市場推廣的前沿,而且也日益成為電子競技的主要場所和遠程教育終端的首選,對於很多商品或服務的供應商而言,網吧都是重要的、甚至是最大的有操作價值的商業平臺。我省文化部門一位相關負責人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全城Wifi的建設,網吧若不轉型昇級,勢必會被市場淘汰。可喜的是,在我省已經有轉型網吧打開經營壁壘,只是能走多遠還在探索階段。
與以前網吧、網城、網絡驛站、網絡廣場等名稱不同,日前記者看到了一家名為“網咖”的網吧。據了解,這家網吧是全省范圍內第一家試水網咖經營的網吧,5月份剛剛開業。它與傳統意義上的網吧最大的不同在於,除了上網,這裡兼顧咖啡和簡餐等服務,而且環境和裝修都很舒適,頗具現代感。網咖管理者劉偉春告訴記者,網咖對消費群體定位和一般網吧不同,環境百分百無煙,客源主要是白領及有固定收入的群體,上網費用也要較之一般網吧要高。他說,這家網吧投入基本是同等規模普通網吧的5到6倍,雖然目前還沒見到明顯收益,但他覺得網咖更能迎合現代人的消費需求。
社會學家得到這樣的結論,網吧不會消亡,只會變形。省社會科學院研究院徐澤民說,其實所謂的網吧減少,是一般化的網吧數量的減少,隨著數字化城市步伐的加快以及網絡涵蓋面加寬,網吧確實面臨整合。徐澤民介紹,在國外特別是歐美國家,網吧更注重“吧”,而不像中國更注重“網”,這些國家的網吧經營模式都以連鎖經營為主,集個性化和休閑娛樂為一體。在網吧裡,不但可以上網,也可以享用冰激凌、咖啡等飲品,還有的提供圖書、打印、叫外賣等個性化服務,而且環境很好,有單人間、雙人間的分區設置,也有躺椅等舒適的設施,這種“吧”式的經營模式更能符合現代人不單單追求“網”的消費需求,所以即使3個小時80元的費用,也仍有源源不斷的客源,而這種模式值得中國網吧經營者借鑒。他還指出,其實網吧不能消亡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網吧的網速要比家庭網絡快得多,它還是有自身的優勢。所以,網吧這個由互聯網而興起的行業,不會因為互聯網的發展而淡出,只是它需要一個適合自身生存和發展的轉身。
特色和服務是網吧比拼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