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文博會滿堂紅:寶劍百煉成鋼 地域文化再現光芒
2013-08-23 08:53:5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聰 隋洪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龍江文化展區一角。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 攝影

  東北網8月22日訊(實習記者王聰 東北網記者隋洪波)中國哈爾濱第八屆文博會今日開幕。俄羅斯油畫、龍泉寶劍、龍江魚皮畫等非物質遺產等再現光芒,登場贏得滿堂紅。

  俄羅斯油畫:異國風采別樣情

俄羅斯畫家夫婦。 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 攝影

  維克多·梅爾茲利亞科夫夫妻在聖彼得堡創辦俄羅斯二十世紀藝術畫廊。此次是第四次參展文博會。在現場,各種寫實風格的油畫展現的神韻極佳。據他介紹,今年文博會,俄羅斯共有33位畫家115幅寫實油畫作品參展。

  油畫。東北網實習記者王聰攝影

  油畫。東北網實習記者王聰攝影

  油畫。東北網實習記者王聰攝影

  油畫。東北網實習記者王聰攝影

油畫。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 攝影

  在俄羅斯油畫展區,觀展者絡繹不絕。油畫《沈靜》等情調、氣氛和意境表現都很好,油畫的厚重、結實、耐看吸引參觀者的目光。一位參展的市民說,俄羅斯油畫藝術大師的作品中的造型、光感、色彩和筆觸都各自有味道和風格,充滿了異國風情。


 

  新文化冷兵器再解讀:“龍泉寶劍”閃亮登場

康熙戰刀(上),乾隆大閱佩刀(下),1:1仿制品。 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 攝影

刀劍。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攝影 

  在文博會展廳,浙江龍泉寶劍刀劍館成為新亮點。漢代將軍劍、乾隆大閱佩刀等刀劍依次陳列,呈現中華冷兵器的文化底蘊。

  自古中華名仕愛劍。浙江龍泉藝術刀劍館的刀劍工藝師陶興源介紹,從秦朝開始,漢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寶劍都可以打造。彈性、硬度和鋒力度是衡量刀劍的標准。目前的工藝,打造一把寶劍需要兩至三個月。至今,可以打造上千種寶劍。

  百煉成鋼,鍛以成劍。一把精美絕倫的工藝刀劍會讓人賞心悅目。古時候制劍的技術是最尖端的科學,著名的鑄劍師具有如同國師一般的地位。鑄出的名劍,價值連城。文人墨客更以優美詩詞描述刀劍的絕美。談及中華刀劍的歷史,陶興源簡單驕傲地說,“唐刀破甲,鋒利無比。”

寶劍展廳。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攝影

  龍江地域文化:魚皮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現光芒

  龍江文化展區,紅藍色調相間。魚皮畫、樺樹皮畫、剪紙、青牛葫蘆、黑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登臺。

  魚皮繪制的龍圖。東北網實習記者王聰攝影

魚皮畫。 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 攝影

  魚皮畫。東北網實習記者王聰攝影

農民畫。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 攝影

麥秸畫。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 攝影

  赫哲族魚皮繪畫工藝師用魚皮創作出了九龍圖,栩栩如生氣象萬千。賓縣的農民畫,五彩靚麗生動再現農村的景象。“蓮葉無窮碧,荷花欲醉魚。蜻蜓畫上舞,鯉魚葉下游。潭清疑水淺,荷動曉魚游。魚躍清波澈,荷動書畫香。”四幅連對的麥秸畫,造型生動,畫面呼之欲出。


 

  左側為傳統樺樹皮畫,右側為創新刻畫。東北網實習記者王聰攝影

  “融合歐洲皮雕,中國木刻、版畫、浮雕等技法,推出新的樺樹皮手工浮雕畫。”樺樹皮手工浮雕畫工藝師,將傳統樺樹皮工藝再創新,畫面刻字的工藝,把一首《水調歌頭》的傳統民間工藝和唐詩結合的朗朗上口。

樺樹皮畫新技法,油畫與國畫結合,具有層次感。東北網實習記者王聰 攝影

麥秸畫。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 攝影

  沙石畫。東北網實習記者王聰 攝影 

  剪紙。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攝影

黑陶。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 攝影

  葫蘆畫。東北網實習記者王聰攝影

  滿繡。東北網實習記者王聰攝影

滿繡。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 攝影

滿繡。東北網記者 王聰 攝影

  此外,黑陶、青牛葫蘆等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都登場,各種龍江工藝品精益求精、玲琅滿目。在原來的手工制造基礎上創新工藝方法,讓龍江文化產品再現光芒。

龍江展區一角。 東北網實習記者 王聰 攝影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