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蔭縣常勝鄉江南村臨時安置點每天都為轉移群眾做好可口的飯菜。
黑龍江日報8月23日訊 連日來,黑龍江嘉蔭段水位持續上漲,牽動著伊春市人民的心。
針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嘉蔭縣切實把保障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積極動員乾部群眾采取得當措施,從嚴、從細、從快做好各項防汛抗災准備,力爭不發生重大險情、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財產損失。
這幾天,伊春市各地、各單位陸續向嘉蔭縣伸出援手。市公安局、市水務局、市氣象局、市農商行、人保財險、人壽保險等單位已經把方便食品、飲用水等生活物資和衝鋒舟、救生衣等搶險物資送到嘉蔭。
嘉蔭縣境內黑龍江沿岸線全長249.5公裡,有常勝鄉、烏雲鎮、向陽鄉、紅光鄉、朝陽鎮和保興鄉6個鄉鎮。截至8月19日早8時,全縣共有近2000萬袋食用菌受災,39.15萬畝耕地受災,共有6座橋、50餘道涵洞、農村公路54.79公裡過水,路肩衝毀5.2公裡、損毀涵洞7道。
面對嘉蔭縣嚴峻的汛情,伊春市迅速對防汛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對搶險救災、包縣駐守、物資儲備、應急轉移避險等工作進行了周密安排,並及時啟動了防汛抗旱應急響應機制。目前,該縣防汛工作已形成縣委主要領導坐鎮指揮,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不間斷巡視,包片領導及部門全部駐守一線,鄉鎮全體乾部職工靠前搶險的工作聯動機制。該縣要求各級領導乾部及工作人員要嚴肅紀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繼續加強巡堤,加大密度、加大力度,尤其是夜間巡視一定要做到堅守到位。同時,做到不落一人地完成群眾疏散工作,確保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嘉蔭縣啟動了群眾應急轉移避險預案。成立了由全縣64名在職機關女乾部組成的朝陽鎮堤防保護區群眾應急轉移避險工作組,確保鎮內所有平房和二樓以下住戶安全轉移到安置點。還組織人員對轉移群眾進行了登記和分類,對投親奔友的轉移群眾每人每天給予50元的生活補貼,現每天嘉蔭縣支付轉移安置補貼近60萬元。全縣共設置29個臨時安置點,對需集中安置的轉移群眾給予提供帳篷和必要的生活物資,確保轉移群眾生活所需。對轉移完畢的村屯派駐公安民警進行24小時巡查。在衛生防疫上,嘉蔭縣組織了120人的防疫人員為堤壩駐紮部隊的住宿地點、各村屯的集中安置點進行消毒殺菌,並發放相關藥品,全面保障救災人員和集中安置村民的身體健康。同時,為保證發生汛情時群眾正常生活得到保障,全縣已發放帳篷448頂、床1202張、棉被630床、礦泉水1350箱、米面27噸、食用油2.5噸、鹽600斤、面包、火腿腸、餅乾等物資近1萬箱(袋)。截至目前,已對向陽鄉黃魚臥子村、王家店村、育強村、育紅村、雪水溫村和育發村;常勝鄉常家村、臨江村和通河村;保興鄉保安村和馬連村;烏雲鎮烏雲村、舊城村、東南屯村和腰屯村;紅光鄉太平村、朝陽鎮新發村和永安村;林業局清河林場和馬連林場等地的1.65萬名群眾進行了安全轉移。
目前,嘉蔭縣共投入抗洪搶險人員6076人,配備挖掘機、裝載機、運輸車等機械設備579臺。重點加強朝陽堤防的排查隱患和加高加固工作,各巡護隊展開24小時上堤巡護,認真查找管湧、鼠洞、滲漏等安全隱患,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同時,在江堤上設立警戒線,並安排公安民警執勤,以防百姓下堤觀察水情發生危險。此外,為保證救災能力最大化,該縣已對沿江鄉鎮的所有船只進行了登記,保證發生汛情時立即征用,投入抗洪救災,並完成了洪水警報覆蓋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