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訊 (記者 顧碩 陳靜)8月23日上午8時20分,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鄉八岔村段發生垮壩,具體位置在樁號44+650處。截至上午10點,垮壩寬度80米左右。垮壩發生後,省委常委、紀委書記黃建盛,副省長呂維峰,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和軍分區主要領導,國家防總督導組、省防指督導組、佳木斯市指導組等,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險情。
標記處是原先相連的大堤。東北網記者 陳靜攝
據了解,垮壩主要原因是今年5月初以來,黑龍江始終高水位運行,堤壩經洪水浸泡時間已超過100天,該處為沙基沙壩,迎水面壩基滲水,瞬間突發管湧,穿堤垮壩。垮壩前該段水位46.88米,超歷史最高洪水位1.13米,超保證水位1.27米。
堤壩右側。東北網記者 陳靜 攝
該段堤防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於1986年開工,1990年竣工,設計標准為20年一遇,是在民堤的基礎上,經過多次加高培厚,後加壩體多為沙性土質。進入汛期以來,佳木斯市、同江市始終將該段作為最危險地段,共投入包括部隊、機關乾部、群眾等人力1.9萬人次,投入土石砂方11.6萬立方米,集中力量進行加高加固。垮壩前,壩體迎水坡鋪設無紡布3.97萬平方米、彩條布21.5萬平方米,背水坡壓滲處理管湧險情等使用編織袋115.2萬條。先後處理管湧群、背水面脫坡等重大險情20多處,一般性險情70多處。
堤壩左側。東北網記者 陳靜 攝
同江市已於16日啟動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啟動人員轉移預案。垮壩後,搶險人員已全部撤離,無人員傷亡,並在第一時間將信息通報撫遠縣。垮壩影響到同江市四個鄉鎮、36個村屯、5126戶、16117名村民,涉及耕地面積94.78萬畝。
目前,被轉移群眾除投親靠友外,已分別妥善安置在同江市第一中學、第二中學、第一小學、第四小學和經濟開發區等地,受災群眾情緒穩定。同江市已在相關村口、道口安排專人把守,確保被轉移群眾不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