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抗洪鐵軍力保肇源險段江堤
2013-08-24 16:51:18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肇源8月24日訊(記者 陳顯春) 經連續30多天的高水位浸泡,肇源縣有幾處大堤發生險情。為迎接24日到來的洪峰,被肇源百姓稱為“抗洪鐵軍”的黑龍江某預備役高炮師700餘名官兵,爭分奪秒,連夜奮戰在各險工弱段,保大堤抗洪魔。“抗洪鐵軍”要搶在最高洪峰到來前將所有險段排除加固完畢。

師直機關眼鏡多。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攝

  夜戰大堤 險情排除天已大亮

  肇源縣二站鎮新發村大堤二良段,江水在這裡轉彎,向東急速流去。此處被當地百姓稱為風口,水急浪大。江水不停地衝涮著“沙基沙壩”的大堤,二良段壩底一旦被掏空,壩外13萬畝良田,6個自然屯,4400名群眾將遭受洪害。

  22日,黑龍江某預備役高炮師二團、一團400多名戰士臨危受命,連夜趕赴二站鎮新發村二良段搶險。此時已是夜裡10點鍾,江邊的溫度已降到14℃左右。站在水裡碼沙袋的戰士不停地向壩上投沙袋的戰士喊:快扔,快扔。據二團政委孫學利講,在水裡的戰士全是現役,帶頭的是一個營長。

  由於壩底懸空,戰士要先把防雨布鋪上,然後碼一層沙袋子,釘木樁擋住,再把防雨布折疊過來,再碼七層沙袋。孫學利說,碼兩層結實,但增加了戰士的搶險難度和工作量。

  23時15分,記者離開二團搶險段時,戰士們仍然在奮戰。第二天,記者從該師政治部朱永峰處得知,一團、二團一直乾到早晨5點,終於把險情排除。

守護身後萬畝良田。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攝

  首戰大捷 “抗洪鐵軍”一舉成名

  8月中旬,受強降雨影響,位於松花江、嫩江交匯處的肇源縣趙光武段堤壩有100米出現滲漏。趙光武段全長4960米,水流湍急,旋渦險流密布。1998年特大洪水就是在這裡決堤,因此這裡被稱為最險處。如果這裡出現險情,肇源縣將陷入絕境,並且會危及油城大慶。此前,已接到命令原地待命的黑龍江某預備役高炮師二團200餘名官兵組成突擊隊,第一時間趕到趙光武段並投入戰斗。

  據該師政委閆國權介紹,堵滲漏一定要跳到水裡,現役戰士谷子部身高1.80米,他跳進江裡水就沒了腰,還未站穩,一個大浪打過來,將他掀翻在堤岸上。他艱難地在水裡踏查近半個小時,終於找到漏點,30多翻斗車砂石投進去,漏點被堵住了。

  緊接著是對堤壩進行全方位固定,打木樁、碼沙袋。據朱永峰介紹,僅用兩天時間,他們就加固完了近5千米的大壩。使用了2萬多個沙袋,1000餘根木樁,險情順利排除。一直很緊張的當地乾部群眾,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他們將一面繡著“抗洪鐵軍”的錦旗送給大壩上奮戰的二團官兵。

鐵軍戰士。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攝

轉移陣地。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攝

  打樁固堤 “鐵軍”全線作戰

  23日上午,記者驅車70公裡到達肇源民意鄉建民村國堤。守護在這裡的是預備役高炮師師直機關的200餘名官兵。據了解,師直機關現役軍人多,他們把守的是嫩江進入肇源首段。肇源搶險分三個險段,東線的趙光武段,中線二站二良段和西線的建民村段。險要處均有“鐵軍”的身影。

  一路上,記者看到,大壩下通道已經被封鎖,有的地段有輕微積水。閆國權政委講,有的地方就是壩滲過來的,江堤不能走大型機械。這樣,打樁、裝運沙袋的繁重勞動均須由戰士手工完成。

  據該師副參謀長王艷光介紹,師直機關5個營的兵力全在這,水漲一厘米,就碼一層沙袋。在忙碌的抗洪現場,江堤上已經灌好了數萬個沙袋,隨時准備投用。記者看到,一個戰士看到一個木樁有些傾斜,他叫上幾名戰友,拿著大錘就跳入江中釘牢。

  不知什麼原因,江水散發著一股熏人的臭味,大壩位於下風口,味道想躲都躲不掉。可戰士們的午飯還要在壩上吃。閆國權政委說,“鐵軍”戰士全線在肇源抗洪,哪裡有險情,就衝到哪裡去,搶險救災,這是預備役軍人的天職。

  截止記者發稿時,從肇源前線得到消息,正在過境的洪峰,沒有對肇源險段江堤造成多大威脅。“抗洪鐵軍”功不可沒。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