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洪救災物資被及時運到災區。
東北網8月27日訊 入汛以來,洪災水害凶猛撲來。林甸縣內澇十分嚴重,全縣全面打響『防汛除澇戰役』。記者從林甸縣了解到,截至8月26日,全縣75個村、478個屯受澇。經過積極搶排積水,農田受災面積已由92萬畝下降到70萬畝,絕產面積由原來預計的46.7萬畝下降到30多萬畝,減產面積37萬畝,造成嚴重損失。
林甸縣幅員面積3503平方公裡,耕地面積228.5萬畝。地處松嫩平原北部,屬北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年平均降雨量在420毫米左右。目前全縣平均降雨量達500.9毫米,超出歷年同期169.2毫米。6月26日至7月26日,經歷了連續降雨和5次強降雨,全縣平均降雨291.4毫米,超出歷年同期154.5毫米。
由於全縣排水渠系年久失修,排水功能退化,造成北部、中部、南部三大澇區12處決口、57處漫堤。加之富裕客水大量湧入,嚴重災情給全縣經濟及百姓生活帶來極大影響。此外,烏裕爾河、雙陽河穿境而過,境內有東昇、四合、二道泡子和霍家泡子四座水庫,大量的客水來臨,加大了內澇壓力。
面對汛情、災情,林甸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市委常委、林甸縣委書記吳海寶,縣委副書記、縣長鄧寧多次深入到災情較重的四合、東興、四季青鎮,乾部親臨一線和包扶鄉鎮、村屯,全縣廣大乾部群眾全力搶險救災。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投入防汛搶險資金7168.63萬元,編織袋50.1萬條,鐵線6噸,木樁52.2立方米,彩條布3720平方米,無紡布9121平方米,發電機組、水泵34431臺(套),運輸車輛1511臺,挖掘機1201臺,鏟車124臺,18餘萬人次投入搶險救災。水務部門成立了8支技術指導組,各鄉鎮以村為單位成立了排澇小分隊,衛生局組建了防疫救災小分隊,縣人武部組織了1050人抗洪搶險民兵隊伍。
下一步,林甸縣將對沒有排水設施的地塊,加大投入力度,盡快排出田間、棚室區積水,最大限度降低損失,全力確保今秋整地和明年春耕。發動群眾,舉全縣之力重點完成中部澇區總乾、北部客水防御築壩、東部閉流區輸水工程拓寬等水利工程。同時,充分利用尼爾基水利工程,重點在東興鄉、四季青鎮、三合鄉擴大水田種植面積,以稻治澇。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紅崗區委、區政府為林甸縣送來價值20萬元的無紡布;高新區援助20噸柴油;市紀委送來價值4萬多元的水泵、編織袋等應急物資;市發改局援助1萬條防汛編織袋;海躍出租汽車公司送來1萬斤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