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8日訊(宋景蘭 焦偉 陳德剛 記者 侯巍) 黑龍江,清澈而美麗,溫情滋養著紅色邊疆農場1.1萬人口和27.5萬畝良田。但是,就在今年入汛以來,黑龍江上游持續強降雨,俄羅斯吉雅河等多座水庫大流量泄洪,致使黑龍江紅色邊疆農場段堤防連續四次遭受洪水的襲擊,長時間的高水位浸泡,致使堤防多處出現衝刷、散浸、管湧、滑坡,汛情、險情頻頻告急。
紅色邊疆日夜奮戰誓保黑龍江堤安全。
進入8月份,紅色邊疆農場連續遭強暴雨襲擊,15天累計降雨量多達316毫米,場內5條河流水位暴漲,大河口山洪暴發,全場4個管理區耕地全部遭受洪澇災害,25.7萬畝耕地受災,成災面積15.7萬畝,絕產面積5萬畝,公路損毀6.3公裡,農田路損毀69.7公裡,橋涵損毀59座,直接經濟損失1.3億元。
局地降雨量之大,黑龍江高水位持續時間之長,成災范圍之廣,歷史罕見,洪水災害嚴重威脅著紅色邊疆農場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抽水機晝夜排水。
強化措施抗大汛
面對災情險情,8月6日,紅色邊疆農場防汛指揮部迅速啟動防汛應急預案,先後9次召開防汛緊急工作會議,把黑龍江堤防、紅色水庫、路橋防護作為防汛的重中之重,做到了食品、通訊、醫療、物資儲備、資金撥付全部到位。迅速組織成立了20支抗洪搶險突擊隊,各級乾部24小時保持信息暢通,聽從指揮,舉全場之力確保職工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打贏23.8公裡防洪大堤保衛戰,8月9日,北安管理局防汛指揮部決定將指揮部前移到紅色邊疆農場,管理局防汛指揮部總指揮、管理局局長劉新華星夜兼程7個多小時,於凌晨3點趕到紅色邊疆農場抗洪搶險大堤,對堤壩進行全面巡查後,迅速落實了抗洪搶險措施。農場從黑河租用的大噸位采沙船全程跟進,江中現場采沙、裝物料。管理局防汛指揮部從管理局12個農場調集了20萬條編織袋和1.32萬平方米彩條布,隨時供應一線抗洪搶險。
8月13日,黑龍江紅色邊疆農場段水位上漲到121.4米,晚上10點,管理局指揮部啟動防汛抗洪I級響應;午夜12時,指揮部第二次會議調整抗洪搶險方案,從全管理局抽調抗洪搶險隊員支援紅色邊疆農場一線搶險。龍鎮、龍門、二龍山、趙光、五大連池、格球山、尾山、引龍河8個農場456名基乾民兵組成的8只抗洪搶險突擊隊,全部集結到紅色邊疆農場搶險一線,並連夜集結300人分成20個突擊小組打樁。經過全管理局1000餘名搶險隊員日夜奮戰,僅4天時間就保質保量地完成了23.8公裡堤防險段加固和8.8公裡回水堤加高。
戮力同心除險情
江水越是洶湧,斗志越是激昂。在抗洪搶險中,紅色邊疆農場人民和管理局各農場兄弟汗水與信念交融,用他們的無私、無畏的北大荒精神,為人民群眾築起了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鋼鐵大堤”。
8月6日,黑龍江紅色邊疆農場段水位上漲到120.62米,受風浪淘刷、浸蝕,回水堤排洪閘發生險情,江水倒灌,洪水湧向附近耕地。農場迅速集結150名民兵,通過安裝鋼結構網格閘門板和疊加沙袋的方式對閘門進行封堵。
8月8日,雷電交加,暴雨傾盆。黑龍江紅色邊疆農場段水位上漲到120.91米,堤防0+11公裡處出現3處管湧,堤防背水坡滑坡80延長米。一旦大堤決口,堤內的第二管理區第五居民組113戶居民住房和11萬畝土地將會被洪水淹沒,直接經濟損失1.8億元。險情就是命令,農場機關、學校、管理區等單位待命的500餘名搶險隊員迅速集結到位,裝沙袋、打木樁、砌固腳、築堤防……經過兩天兩夜的戰斗,10日成功堵截洪水,排除險情。
8月17日凌晨4時,回水堤樁號0+240米管湧處突然發生3米長決口。危急關頭,局場兩級防汛指揮部迅速啟動決口處置應急預案,半個小時就集結了200餘名搶險突擊隊員、19艘機動船。“一定要保住大堤!”
大堤上險情在不斷發生,抗洪的力量也在不斷凝聚。局場兩級防汛指揮部組織搶險人員近萬人次,調集大噸位采沙船、邊防巡邏艇及其他各類船只40艘,出動挖掘機6臺,鏟車11臺,翻斗車、“大馬力”、農用車等大小車輛986臺(次)。共處置衝刷溝、管湧、排洪閘、回水堤迎水坡坍塌、決口等險情53處。
固守大堤保民安
“雖然險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但我們仍要提高警惕,決不能有一絲懈怠。”北安管理局防汛指揮部嚴令加密巡查頻率,將巡防隊伍由10組20人調整為15組30人,對黑龍江堤防和水庫大壩進行24小時地毯式排查,對已經修復的管湧、滑坡等排險地點進行定期巡查,成立了30人的精乾搶險突擊隊24小時整裝待命,發現隱患和險情立即組織排險。
面對洪水險情,紅色邊疆人民以“水不退、人不撤;固大堤、強排澇;降損失、保民安”的堅定信念,嚴陣以待,誓奪抗洪搶險戰役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