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訊 今年,牡丹江市春耳購銷以質論價、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規律更加明顯。
8月27日,在東寧縣道河鎮,已經有不少收購商流動在鄉間收購春耳乾貨,目前,我市春耳采摘已全面結束,春耳秋管和秋耳栽培兩項工作正在同步進行,雖然不愁銷路,但耳農們普遍反映今年黑木耳的價格不算太好。
眼下,正是春耳銷售季節,在實現『買全國、賣全國』的東寧,可以嗅出今年黑木耳市場行情的一些新變化。『今年下來的春耳價格相差很大。』據當地雨潤黑木耳交易大市場的食用菌經銷商介紹,今年我市春耳數量穩中有增,但與往年相比,質量卻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現象,所以導致目前市場價格區間較大,每斤價格在27元至35元左右,低於去年15%—20%左右,頭茬秋耳價格也不高,每斤35元左右,低於去年每斤40元的平均上市價格。
專家分析認為,今年春季,我市經歷了較長的低溫天氣過程,加上六七月份降水頻繁,這些氣候因素影響了地栽黑木耳的生長發育,7月開始陸續采摘的春耳,從質量上看,普遍耳片較薄、形狀不規則,質量好的可以賣到每斤32元以上,質量稍差的在每斤29元左右。
『棚室吊袋耳的價格卻持續走高,現在市場平均價格仍維持在每斤40元以上。』專家同時指出,由於應用了棚室生產技術,每個棚室都可以調節適宜黑木耳生長的小氣候,因此,不僅單位面積下栽培數量是地栽木耳的幾倍,而且耳片質量能夠維持在較高水准,還可以打上市時間差,銷售價格自然能決勝市場。專家預測,目前采摘的秋耳品質與往年持平,相信隨著秋耳的陸續采摘,以及食用菌交易市場的逐步活躍,後期黑木耳市場價格將有一個回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