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日訊(劉晶 記者 張強) 記者從我省氣象部門獲悉,雖然目前氣象條件對農業影響是利大於弊,但由於近期的低溫天氣對農作物籽粒灌漿有影響,若後期溫度仍不高,會造成籽粒飽滿程度下降,影響產量。專家建議,農區應采取低溫防御工作,促進作物早熟。
目前,我省苗情多為一、二類苗,作物長勢較好。從前期的氣象條件看,大部分農區6月上旬—8月中旬氣溫偏高,熱量充足,降水偏多,日照略偏少,土壤水分充足。雖然我省局地發生洪澇、冰雹等災害,受洪水影響,沿江河農田被淹,但災害均為局地性,對大部分農區作物來說沒有太大影響。總體來看,農業氣象條件對農業的影響是利大於弊,水熱條件對作物生長和籽粒灌漿為有利形勢。
據統計,從8月24日以來,我省農區日平均氣溫逐漸下降。24—28日,農區平均氣溫為17℃,比歷年同期偏低1.9℃,其中27、28日農區日平均溫度低於16℃。近期,低溫時段的日平均氣溫均高於10℃,不會造成作物生長停止,但對作物籽粒灌漿存在不利影響,尤其近2日平均氣溫低於16℃,會使作物籽粒灌漿速度受到很大影響,若後期溫度仍不高且低溫持續時間長,會造成籽粒飽滿程度下降,影響產量。若後期溫度回昇,籽粒逐漸灌漿,影響或小一些。
氣象專家建議,一是各地做好低溫防御工作,加強後期管理,積極做好促早熟工作;二是目前田間仍存有積水或土壤偏濕的地塊,要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排澇除濕,減少漬害時間,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三是密切關注我省北部最低溫度變化,加強霜凍的預測監測;四是沿江的水田要及早籌劃,要考慮成熟前稻田排水的渠道,以保證適時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