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同江保衛戰紀實:鏖戰同撫大堤
2013-09-02 15:13:36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顯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同江9月2日訊 (記者 陳顯春) 入汛以來,黑、松兩江洪水肆虐,同江當地乾部群眾與馳援的軍警部隊發起了保衛同江城的戰役。

  56.06米!黑龍江超過保證水位2.06米!8月29日,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峰頂”正緩慢通過同江市。1日,黑、松兩江同江段水位與前日比降了0.03米和0.02米。同江保衛戰取得初步效果。

  東北網記者從8月29日開始,連續四日深入抗洪一線,記錄了6700多名軍警官兵鏖戰同撫大堤的全過程。

人機賽跑。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齊心協力。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千鈞一發。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蓮花河險段危機四伏

  同撫大堤是同江城的屏障,按照20年一遇的洪水標准設計。八岔段潰堤後,三村、街津口、蓮花河左回水堤至八屯閘3段成為最險地段。

  8月28日的洪峰即將來臨,蓮花河口段正等待洪水檢驗。然而,形勢急轉直下。據同江市防汛指揮部簡訊顯示,從28日開始,風向由原來的西北風轉為東北風,蓮花河段正向東北風的迎水坡。29日,東北風風力繼續加大,陣風高達5至6級。這裡成了同江防汛最嚴重的區段。

  記者站在壩上遠眺,壩裡江面如湖,壩外長勢茂盛的玉米、水稻豐收在望,還有40公裡外經常向記者打探汛情的同江城百姓們的期盼。“我們是劉英俊英雄團,我們為英雄的第二故鄉佳木斯市同江的父老鄉親保衛家園而來,我們不會讓人民失望的。”正在指揮戰士裝卸沙土扛運沙袋的教導員徐慧擲地有聲。

  事後記者在防汛簡報上獲悉,當天在蓮花河口段發生了兩次管湧和一次小面積滑坡。經1500名官兵連夜奮戰,險情排除。


重擔在肩。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堵漏排險。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脆弱的三村險段

  30日上午9時,記者來到三村堤壩,在轟鳴的拖拉機聲中,指揮員的喇叭也提高了分貝,“扛一個不行了,有扛兩個的了,兩個也不行了,王大個扛四個了••••••”

  記者仔細數了一下,有一個小戰士肩上扛了五個沙袋,腳步依舊輕盈。“快走幾步,注意腳下,都跑起來。”另一個指揮員的喇叭更響。

  這是森警大興安嶺支隊、哈爾濱支隊負責的一段險堤。森警黑龍江總隊副總隊長李連庭坐鎮現場指揮,他說,我部執行任務地段是最危險的區域,8月27日三村後面一段大壩,經大風大浪侵襲出現裂痕,600多名戰士,用了十多萬個沙袋乾了一夜將險情排除。這段堤防近日已發生了30多次管湧、滲漏險情。

  街津口碼頭搶運忙

  街津口臨時碼頭是往蓮花河口段運送沙袋最近的地方,由解放軍某部69師導彈團與劉英俊團共同負責。

  8月31日中午,記者剛下車就聽到了一陣“熬熬”的吶喊聲。指揮連士官李偉介紹說,戰士們又累又餓,雖然到了吃飯時間,但給養沒到,活就不能停,用喊叫來激發斗志抵消疲勞。

  記者看到,街津口碼頭的小船和大型駁船,不知疲倦地來往著。碼頭上裝船的戰士們也開足馬力,將沙袋從手中扔出准確飛入船艙。

  據了解,截止9月1日,69師共固壩護堤19.4公裡,封堵管湧46處,排除各類險情70餘起。

  9月2日早8時,記者從指揮部的汛情簡報上看到,黑、松兩江同江段水位與前日比均降了0.03米。連續兩天下降,這表明洪峰已經順利過境。水利專家曹偉征表示,下一個考驗就是退水對同撫大堤的影響了。

  一場戰役結束,另一場戰斗又開始。洪水沒有退去,同江軍民抗戰不止!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