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潛水突擊隊抗洪紀實:我們是抗洪線上最堅固的防線
2013-09-02 21:42:21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建斌 劉加海 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水中戰士。劉加海 攝

  東北網9月2日訊 (張建斌 劉加海 記者 侯巍)在農墾建三江管局青龍山蓮花河抗洪搶險一線,有一支這樣的隊伍,他們人數不多,但身強力壯,反應及時能夠迅速出擊;他們年齡不大,但水性很好,每當壩體出現險情需要潛水作業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衝上去;他們不善言辭,但膽大心細,關鍵時刻總是挺身而出。在每一次抗洪搶險中的危急時刻,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是一組由黨員乾部和基乾民兵組成的搶險突擊隊,被形象地稱為“潛水突擊隊”。

  “蓮花河6+260處小壩處發現脫坡,需要緊急潛水作業。“潛水突擊一隊”全體出動,完畢!”,凌晨4時,在蓮花河防汛指揮部的臨時休息帳篷裡對講機突然響起。

  “突擊隊收到!完畢!”,隊長付永海放下對講機,轉過頭來,“突進隊集合!快!”一聲聲口令,和衣而睡的搶險突擊隊員一個?轆爬起身開始集結。

  不到5分鍾,隊伍集合完畢趕赴險情突發處。

搶險隊員在運送沙袋。劉加海 攝

  9月2日,“蓮花右岸6+260處小壩處發現壩體脫坡,“潛水突擊隊”乘坐兩艘衝鋒舟緊急趕赴到險情地段。正值天空飄著小雨,江風從隊員的身上穿過,很多人都禁不住冷打了一個寒顫。

  “脫衣服,下水!”隨著隊長一聲令下,隊員們脫下外褲,系上安全繩,撲通一聲,紛紛跳入寒冷的水中,一入水刺骨的寒意如刀子一樣刺在身上,“有點涼……”,不知道誰說一句。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立秋已過,黑龍江早晚是十分寒涼。何況當時室外溫度不過14多度,而江水不足10度。

  而此刻,隊員們早已經忘記了寒冷,他們在大壩上砸木樁,把木方用鐵絲固定在木樁上,甩開膀子乾了起來……此時,伴隨著發動的轟鳴聲,運輸船也及時趕到。

  “石料,來,來我這!我腳底下低。”一袋袋碎石袋撲通撲通落入水中,隊員們尚未浸濕的頭發也瞬間被濺起的水花打透。

  “坡這邊的壩體裂縫又大了!”

  “馬上打鋼管固定!”水利專家喊道。

  “我來,大錘給我。”副隊長於明哲一個箭步衝上前,脫下外衣系在腰間。他掄圓了膀子,一錘一錘地砸下去。他的牙緊緊咬在一起,每伴隨一錘,兩腮的肉也附和著微微一顫。

  時間在飛逝,這一乾,就乾到了晚上11點多,險情得到排除。這期間,很多隊員們已經在水中連續浸泡了十多個小時,當突擊隊員上岸後一個個渾身都不禁冷戰連連,身上起了豆大的雞皮疙瘩。

  “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是我們的戰場”,這已成了隊員們心中的信念。

  很多人為這些隊員在危機時刻衝在最前,又長時間在水中浸泡作業的精神感動了。隊長付永海笑著說,“我們這些人多數都是黨員乾部,還有退伍軍人,有基乾民兵,這個關鍵時候,我們不上讓誰上,我們不帶頭誰帶頭。保住大堤,保護家園就是我們的責任。”

  汛情就是召喚,險情就是命令。在30個抗洪搶險的日夜裡“潛水突擊隊員”奮不顧身跳入水中的畫面一次次上演。風吹日曬令隊員們全身黝黑的皮膚更加剛毅,長期水中作業有的人身邊大片得了濕疹、皮炎,但他們也只是簡單擦藥處理了事。常常是上一次下水衣服還沒有乾,便又開始新的戰斗。這支隊伍被一線的將士親切地稱為“水上漂”、“龍山第一錘”。據了解,像這樣隊伍蓮花河抗洪一線共有三支,24個小隊,共計240多人。從踏上堤壩的那天起,他們從沒有離開過,他們用剛毅與堅強與洪魔抗爭,用堅忍和汗水守衛著家園的最後一道防線。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