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4日訊 2011年,我國將專利技術列入職稱評定標准之一,專利成為晉昇職稱的一條新途徑。可市民曲先生發現,某些專利代理機構和無資質的“黑代理”在鑽空子:沒有專利不要緊,只要花錢就可以“山寨”一項專利。這些專利代理機構公然在網上叫賣職稱專利,形成了一條為買方代理授權、提供技術方案到代理辦證,再到最後發證的“發明家生產線”,把專利申請變成了“專利買賣”。今年3月,記者對這條專利黑鏈條進行了調查,在花了1835元,等了5個月後,記者通過一家正規代理機構成功購得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小型播種機”。不用研究,不用材料,記者輕松成了一名農機發明家。
偉晨專利代理事務所與記者簽訂的代理協議、交款收據、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爆料代理機構給錢就辦專利
3月,市民曲先生向記者反映,“有代理機構違規辦理專利,證是真的,專利是編的,只要花錢就行。”
曲先生說,按照正常的專利申請程序,發明人將專利的圖紙、樣品、說明書等資料交由代理機構上報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局進行技術認定,並通過電腦檢索是否有“山寨”行為,上述程序都過關後,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發給專利證書。
曲先生說,代理機構就是將別人的專利適當進行字面上的改動,使專利監管部門無法檢索。他給記者打了個比方,以“螺絲”為例,如果這是別人的專利,代理機構只需將“螺絲”改成“螺栓”,東西是一樣的,但電腦上卻檢索不到,這樣的手法可以順利通過監管部門的審核,拿到專利證書。
暗訪開價1835元啥材料都不用
3月18日9時許,按照曲先生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哈爾濱市偉晨專利代理事務所,佯稱沒有時間搞專利發明,但為了評職稱需要辦理一項農機方面的專利。“偉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申請這樣的專利需要交納1835元的代理費,代理機構會為記者提供技術方案,然後由代理機構申請專利,直到拿到專利證書。
工作人員強調,辦下來的證網上都可以查到,評職稱沒問題。記者繳納了300元“訂金”,與張所長簽訂了《專利代理協議》,她說,下午就可以弄到專利名稱,3天後可以將這項專利送交知識產權局審核,最晚半年後就可以拿到專利證書。記者隨後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上查詢發現,該事務所確有登記備案,有代辦資質。
等待5個月後拿到播種機專利
3月26日,記者繳納了1535元的後續費用,“偉晨”也為記者出具了一份“專利代理協議”。記者看到協議上第9條規定,作為合同甲方的記者需要提供申請專利所需的材料(文字材料、圖紙或者結構示意圖)。記者問:“我沒有這些東西,怎麼辦?”對方表示:“不需要你提供,我們會給你准備一份。”次日,記者接到“偉晨”發來的短信,稱已為記者准備了一份“小型播種機”的專利。
8月26日,記者再次接到“偉晨”的電話,稱證書已經下來了。9月1日9時許,記者再次來到“偉晨”,張所長在一摞檔案袋中拿出了記者的“專利證書”。專利材料中除了發明人姓名、專利名稱等信息外,還附有小型播種機詳細的圖紙、使用說明、背景技術等。
調查網上“黑代理”也不少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哈市還有多家黑代辦點也在辦理“發真證的假專利”。8月26日13時許,記者來到位於南崗區紅軍街上名為“遠大專利商標”的代理機構。在得知記者打算辦職稱專利時,自稱負責人的徐女士說:“你就辦實用新型吧,代理費是1570元,每加一人多付165元,錢、身份證帶了就簽合同,等3到5個月拿專利。”為打消記者的疑慮,她還從一檔案櫃中拿出一沓檔案袋,稱這些都是外地還沒來拿的專利證書。
記者在58同城網上查詢發現,這樣聲稱花錢就能辦專利的代理機構在哈市不下上百家,個個聲稱正規,而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上檢索黑龍江省專利代理機構後卻發現,我省被國家承認的代理機構只有1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