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黑河9月4日訊 今年入汛以來,嫩江縣遭遇罕見汛情,在暴雨的影響下,河流出槽,山洪突發,水毀道路、房屋、農田,全縣14個鄉鎮全部受災。在險情嚴重的堤壩,江水威脅的村屯,搶險救災的現場,嫩江縣乾部群眾、軍警部隊奮戰一線,嚴防死守,保衛家園,他們為全縣取得防汛抗洪的全面勝利注入不竭動力。
軍警聯動危難時刻一顯身手
自7月末至8月初,隨著防汛形勢日漸嚴峻,嫩江縣的公安乾警、駐嫩軍警部隊及縣森林消防大隊官兵,隨時待命,參與到防汛抗洪戰役中來。嫩江縣公安乾警,在汛期,尤其是道路被毀時,他們冒雨前往事發地點,輪崗值班,指揮運送防汛物資的車輛,確保安全。在轉移群眾時,不管形勢多危急,他們都會在所有工作組做完工作、群眾撤離,確定無滯留人員後纔撤離。
提起嫩江森警大隊的“小蒙古”,抗洪搶險人員大多了解他的事跡。他叫斯琴畢力格,二級士官,內蒙籍戰士,在搶險救災時,他在洪水中用救生繩徒手爬上屋頂,營救多名被困群眾。7月20日,突降暴雨導致縣城喇嘛河水位出槽,嫩江鎮鐵東等社區受災。嫩江消防大隊馬上出警,隊員張遷、馬德雷、李天龍趟過1米半深的水,成功營救多名被困人員。在圍牆突然倒塌、兩名群眾被水衝走的危急時刻,隊員誓死營救,相互拽拉纔保安全。
嫩江縣森林消防大隊,是該縣組建的隊伍,成員大部分是退役士兵。教導員王建國已經54歲,連續10多天與年輕人一起堅守在堤壩上,不善言談的他只要是乾活兒就衝在前頭。隊員們更是不怕苦,經常需要下到水深數米、水流湍急的江河中。
領導乾部身先士卒奮戰一線
從黨政班子到處級領導,在搶險堤壩一線、在轉移群眾後方,都有他們在駐守,每一個重要時刻,他們都與受災群眾在一起。
汛期,全縣領導乾部保持通信暢通,保證每一個重點防汛點都有一個處級乾部負責,每個鄉鎮都有包扶部門,在汛情危急時,所有相關單位保證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參與搶險救援。連日上漲的洪水將堤壩防護坡嚴重衝刷,壩面多處坍塌,車輛行駛十分困難,縣委主要領導在科洛河聯興鄉成空段堤壩超出警戒水位、形勢緊張時,每天關注汛情並上壩查看。一次有車輛差點兒滑下堤壩,在趕來車輛的及時拖拽下纔安全。在一線最需要人力堅守堤壩處,無論是縣委書記還是縣長,所有領導乾部都和搶險人員一樣,挽著褲腳、裝運沙袋,奮戰在一線。
泥鰍河告急、科洛河告急……在汛情危急時,嫩江縣的處級領導經常要連夜轉戰多個地點,走夜路、冒大雨,一走就是幾百公裡,有時連續多天駐守現場。
部門配合眾志成城保護家園
聯興鄉是縣委宣傳部包扶單位,當險情發生時,宣傳部乾部馬上奔赴一線,根據經驗立即組織搬運沙袋堵住堤壩險情。畜牧局趕赴包扶鄉鎮為受災群眾送去水及食品等,幫助轉移群眾。水務、農業、財政等部門在現場搶險救援的同時,還積極開展抗災工作,指導鄉鎮、農民救災、抗災,減少受災損失。
受災鄉鎮所有的工作人員全員參戰,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他們。霍龍門鄉的道路受毀嚴重,鄉鎮乾部驅車往來山洪發生的受災地區,有時車輛剛剛行駛過水路面不久,所過路面就發生塌陷。霍龍門鄉乾部李大華,在哈爾通村被山洪圍困成為孤島時,帶頭救援,確保不遺落一人。聯興鄉乾部李忠貴,一直在重點防汛堤壩上抗洪,每天從早上4點鍾開始奮戰到夜深,搶險隊員撤離後他纔回到鄉裡,制訂第二天的工作計劃直至深夜。
48歲的祝成林是海江鎮新勝村九孔橋屯屯長,危急時刻,他迅速安全轉移20戶40餘人。一夜未合眼的他在形勢穩定後,又投入村裡清理房屋、整理賬冊中。伊拉哈鎮興隆村主任李海軍在堤壩出現滲漏等險情時,帶領村民裝沙袋,以保證堤壩能夠承受下次洪水的衝擊。長江鄉英山村村委會主任馬德全在危險時刻不顧危險,營救不肯離開的80歲老人,在他的帶領救援下,該村群眾順利轉移。一件件搶險救援事例,在防汛抗洪戰役中不斷上演……省委書記王憲魁這樣評價嫩江的防汛工作:組織很有力,決策很果斷,動員群眾轉移很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