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9月6日訊 昨天凌晨3時多,東邊的天稍稍泛白,今年已經65歲的顏城林早早起床,簡單地吃了一口昨晚的剩飯便走出家門,開始一天的工作,他也成為環衛系統起得最早的垃圾清倒員。
顏城林是建華區環衛處普通的垃圾清倒員,每天負責齊大、安居、文化組團等小區的垃圾清運工作,從2005年至今,他在這個崗位上整整工作了八年。期間,他的工作伙伴不知道換了多少茬,家裡的兒女也讓他別乾了,可他卻說:『閑著也是閑著,清掃這活年輕人不願乾,但總得有人乾,俺歲數大了,乾點這個就當鍛煉了,再說,和以前比現在多是機械化清運車,比以前輕松多了。』
顏城林告訴記者,每臺垃圾清運車三個人,每天從凌晨3時要一直工作到11時左右,10噸的垃圾清運壓縮車要往返3趟,雖說現在的清運工具越來越先進,可工作時間沒有減少,主要是生活垃圾越來越多。
據建華區環衛處第一工作站站長閆金權介紹:該站負責的轄區有30多萬人,日均產生的生活垃圾90多噸,人均日產生活垃圾2斤多,現在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是5年前的一倍多。垃圾增多的原因不僅僅是人口數量的增加,還有一點就是城市居民沒有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目前,生活垃圾中有近兩成是可回收再生,如果居民有意識地進行分類回收,不僅可以做到節約,還可以減少垃圾的產生量。
10時30分,顏城林和搭檔將最後一箱垃圾倒進壓縮車裡,城區內一天的垃圾清動工作算是結束了,下一步工作就是將最後一車垃圾運往垃圾處理廠。11時多,滿滿一車的垃圾倒在『山上』,一天的工作纔算完成,此時他和工友們工作了整整8個小時,中間沒有休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