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9月9日訊 為保證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綠色蔬菜,落實全市“菜籃子”工程,昂昂溪區堅持打綠色牌、走有機路,2012年投入建設資金1000萬元,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准,建成心合村蔬菜生產園溫室和大棚240棟,可年產無公害蔬菜300萬公斤,產值達1200萬元,農民純收入達600萬元以上。目前大量綠色無公害蔬菜已陸續流向我市廣大市民的餐桌。
在榆樹屯鎮心合村蔬菜生產基地,菜農王永富這些日子每天都會早早地來到自家的大棚裡,將一串串紅紅的柿子采摘下來,准備賣到各個農貿市場。王永富說,“今年的價格好,每市斤能買到1元錢,預計今年1個大棚的柿子就能收入7000多元錢”。從4月份開始,心合村的棚室蔬菜就已經陸續進入齊齊哈爾市場。心合村菜農利用棚室等設施,巧打時間差,調整品種,抓住了蔬菜上市恰當時機,保障了菜農豐產增收。
心合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種植環境優勢突出,村民有著多年的種菜傳統,全村形成了比較先進的一整套蔬菜生產栽培模式。為保證蔬菜提前上市,搶佔市場先機,大棚蔬菜種植采取四層膜栽培技術,在確保棚室育苗溫度的同時,充分發揮奶牛合作社生產有機肥的拉動作用,全面推廣有機肥蔬菜種植,努力構築“從田間到餐桌”蔬菜質量安全防線。
“放心菜”首先是種出來的。為確保市民“菜籃子”放心,村裡全程監控,對每個生產單位及每個棚室全部建立電子檔案,讓每批蔬菜的生產關鍵環節都“看得見”。同時,全面推廣蔬菜有機肥種植,施什麼肥、打什麼藥,都有農技操作規程,精確到田間地頭,努力實現蔬菜生產循環經濟發展。
種菜“看得見”,上市先“體檢”。區裡投入專項資金,組建區、鎮、村、組4級監管隊伍,鎮裡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對蔬菜的重點產區、重點上市時段、重點種類進行常態化抽檢,發現不合格的產品,能夠及時、有效地追溯發生問題的環節,讓老百姓真正吃上放心菜。
同時,為了擴大蔬菜生產的銷路,心合村組建了蔬菜種植合作社。合作社不但幫助菜農學技術,還積極引導村民抓住市場行情,種些“緊俏品種”。像合作社帶頭人張景武還在自家的大棚進行了多種蔬菜種植的對比試驗。在自家的大棚裡,張景武指著各種長勢喜人的蔬菜說:“我今年棚子裡有十多樣菜,有黃瓜、香菜、豆角,還有柿子、辣椒、茄子,我就是要對比一下,哪個收入好,來年我就大面積展開。”據張景武介紹,他們的合作社今年重點發展綠色蔬菜種植,打出心合村的特色品牌,讓市民吃到放心菜,增加我們這些農戶的收入。
今年,隨著全市新一輪菜籃子工程的實施,該村計劃再投資220萬元新建大棚40棟,預計明年6月底前完工。建成後可增產無公害蔬菜100萬公斤,產值400萬元,純收入220萬元以上,走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力爭建成齊市最大的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