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9月11日訊 9月5日,記者隨同農業專家深入密山、雞東糧食種植基地采訪。一路上,看到五顏六色的廣袤糧田,猶如一幅幅水墨畫,美不勝收。據市農技部門負責人介紹,全市農作物長勢喜人,糧食豐收在望。
早8點,農業專家顧玉奎來到密山市太平鄉核心村水稻種植基地。一眼望去,大片金黃色的水稻長勢喜人,沈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顧玉奎從稻田裡,折下一個稻穗,認真查看稻穗粒數……他欣喜地告訴記者,現在稻穗籽粒飽滿,已進入蠟熟期,這個稻穗有150粒,只有3個癟粒,這是非常難得的,往年空癟率都在5-10%,有的年份甚至超過20%,而今年平均不超過5%。
9點,顧玉奎來到密山市水稻示范區,指著即將收獲的水稻說,這裡水稻田間管理非常到位,田間積水已排完,沒有倒伏現象發生。他蹲在水稻池埂上,認真查看水稻穗粒數。“從水稻示范園區來看,長勢很好。成熟度也比往年高,為高產打下了好的基礎。”他解釋道,“往年一個稻穗上,至少有5個癟粒。所以說,水稻的空癟率低是今年水稻增產一大亮點。”
在雞東縣永安鎮永平村玉米高產示范片,看到這裡的玉米棒個頭很大,長勢喜人。據了解,雞東縣種了100萬畝玉米,33萬畝水稻,共建10個高產示范片。眼前的玉米示范片是其中一個,示范田由種業整體承包,進行規模經營、對比試驗。顧玉奎介紹:“這塊玉米地,采用比空立體通透栽培技術,就是種兩壟空一壟,壟上種雙行,將三條壟的玉米苗並到兩條壟上,留一條壟當通風道,還便於機械噴肥、收獲。這項技術將使玉米畝產達到1500斤左右。”
顧玉奎說:“今天實地查看了水稻、玉米和大豆三種農作物,總的來看,有這麼幾個特點,一是苗全,這是今年三大農作物增產的一大特點;二是農作物的生育進程比正常年份要稍微提前;第三個特點是農作物籽粒飽滿,特別是水稻空癟率非常低。這三個因素構成了今年農作物的高產基礎,這在近二十幾年裡是很少有的。另外,從目前農作物長勢來看,田間病蟲害也比較輕,應該說是豐收在望。”他興致勃勃地接著說:“今年,預計水稻平均畝產在1100斤左右,玉米平均畝產在1200斤以上,個別玉米地塊1500斤也沒什麼問題,大豆平均畝產在350斤以上;無論是單產還是總產,應該說都能創歷史最高水平,全市糧食總產有望達到70億斤;從農作物生育進程來看,如果早霜時間正常,全市絕大部分地塊收成都沒有問題。”
今年的農業大豐收來之不易。針對去冬今春雨水多、低溫等不利因素,全市上下集思廣益,千方百計確保今年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首先調整了農作物品種。年初,指導農民選擇中早熟品種,品種結構調整是今年高產的主要因素;由於大力推廣水稻超早育苗技術,面積逐年擴大,效果非常顯著,尤其是今年春天,溫度比較低、雨水比較大,采用超早育苗技術尤為重要,作用凸顯。另外,大田作物全部采用種子包衣技術,很少出現粉籽、病害等現象,所以今年大田作物苗非常全,為糧食高產打下堅實基礎;加強了播種標准化,注重播種質量,推廣農作物標准化栽培,根據品種確定密度,注重播種深度,讓種子在最短的時間內出苗、生長;加強了田間管理,抓住農作物關鍵生育時期,有針對性地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