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13日訊 我省森工林區立足在保護中發展這一核心,積極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主體,加速資源整合,強勢推進優勢產業建設步伐,向集團化、規模化的深入挖潛要效益,讓『保護中發展』的效益最大化。
在鶴立林業局營林產業園區記者看到,郁郁蔥蔥的用材、經濟、綠化觀賞等72種苗木,在佔地3000畝、有序規劃、布局合理的苗床上,不斷實現著產值的遞增。目前,該園區產值已達5600萬元,還創造了300個就業崗位。從今年起,園區苗木將以每年1500萬元的產值遞增,三年後可實現利潤1200萬元。
柴河林業局以『林下經濟大局、山特產品大局、生態旅游大局、木材加工大局』建設為目標,以培育生態主導型產業為重點,實施『一產抓特色、二產抓提昇、三產抓拓展』戰略,形成了項目集聚、產業延伸、勞動密集、就業松散的新型產業體系,近三年,一二三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5.6%;迎春林業局突出地緣優勢,高起點打造『中國蜂都』,山上建基地、山下建龍頭、山外拓市場,僅蜂產品一項,就完成年銷售額3000萬元,實現利潤800萬元,並實現中國成品蜂蜜的首次出口;山河屯林業局和大海林林業局,把旅游作為支柱產業來抓,山河屯林業局依托高山濕地、偃松、奇樺、杜鵑、石海、瀑布、峽谷等資源,著力培育『龍江第一山』、『關東第一園』、『北方第一峽』,做優做強『一山一水一幅畫、一步一景一重天』的4A級景區『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海林林業局則讓『中國雪鄉』越叫越響,打出了『中國雪鄉、世界共享』的品牌效應;綏陽林業局延長黑木耳產業鏈,不僅使黑木耳實現種、養、加、銷一條龍,更實現了黑木耳產生的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此外,樺南林業局、雙鴨山林業局做足『鐵道線經濟』大文章,園區建設日新月異;綏棱林業局做強林產工業項目,吃乾榨淨木材資源,獲利豐厚;通北林業局則依靠小小牙簽和棉球棒的生產,打造出了『亞洲最大生產基地』的名頭。
森工林區深刻理解和把握『保護中發展』的定位,在保護好生態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力量,壯大經濟規模,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突出特色發展產業、招商引資發展產業、通過培育大型企業集團發展產業、創新體制和機制發展產業、用好科技和市場發展產業,上半年先後開展5次集中招商活動,共簽約項目48個,簽約總額68.8億元;年初確定的93個重點產業項目,開復工68個,開復工率達到了73.1%,糧食倉儲物流、綠色食品加工、森林旅游等一批大項目,已全部在上半年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