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動物園裡的投食出售處。記者張鳴霄攝
東北網9月16日訊 5元一根乾樹枝、10元一小盤苹果塊……明顯比市場價貴得多的“動物食品”,在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裡購銷兩旺,游客的錢都按動物園規定投入“捐款箱”內,作為“投食捐款”為5000餘只動物募集越冬飼料費。為避免爭議,動物園想辦理捐款手續卻因“史無前例”一直沒有部門受理。
價格不便宜
近日,有市民發微信,提到自己在動物園游玩一圈買飼料喂動物花了100元,對於高價投食他說:“一根樹枝、一盤苹果都賣5塊、10塊,聽說是為動物購買越冬飼料捐款,算是獻愛心吧。”這條微信被不斷轉發,多數市民點“贊”,但也有市民持不同意見,表示“喂動物的食品價格過高”。
為了求證,昨天記者來到動物園。在鳥語林,記者花15元購買了3袋“花生玉米粒”喂孔雀;在猴山,花10元買了一份5塊的苹果喂猴;在非洲動物散養區,花20元買了4根柞樹枝喂長頸鹿……在幾個投喂區走一圈花了幾十元。每個投喂區都有標著“捐款”字樣的玻璃箱,購買投喂食物的錢都投進了玻璃箱。一位在現場出售投喂食物的飼養員說,冬天要到了,園內經費不足,部分飼料要靠游客的這種特殊捐款來購買。
一直在試行
因動物園經費支出較大,“投食捐款”是經動物園職工提議、實行了兩年多的一項籌集飼料款方式。據工作人員講,雖然節假日籌上來的錢比較多,但全年平均下來每天收入不足300元,相對動物投喂資金只能算是杯水車薪。
動物園書記祝長龍說,其實“捐款投食”是職工們出的點子,一直在“試行”狀態。游客自己拿來的水果等食物因為沒經過專門消毒,按規定是不允許喂給動物的。“捐款投食”一方面能解決一小部分動物飼料費用,另一方面能滿足游客想和動物親密接觸的願望。
雖然多數游客表示理解,但祝長龍謹慎表示,為避免爭議一直想給這種捐款一個“名分”,但由於“史無前例”目前沒有一個部門能辦理這類手續。
審批是空白
昨天,記者與阿城區民政局取得聯系,工作人員說:“我們只能給人群辦理捐款事宜,動物捐款從來沒辦過,可以諮詢一下畜牧部門。”阿城區畜牧局則表示該局根本不是辦理捐款手續的部門。
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慈善類捐款的對象都是人群,紅十字會一般是為貧困地區或受災群眾組織捐款,從來沒辦過為動物捐款的手續。不過,這位工作人員稱,我市曾有小動物保護組織自發為小動物捐款的先例,但管理審批仍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