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8日訊 開著機器在田地裡走一圈,站立的秸稈就會被收割、攪碎,然後壓縮成顆粒。9月15日,記者從大慶三林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了解到,由該公司歷時三年自主研發生產出的秸稈回收造粒作業機已經進入試生產階段,這種被稱為『田間移動加工機』的大型機器,吞進去的是秸稈,吐出來的是類似『壓縮餅乾』的秸稈顆粒,大大提昇了秸稈的再利用效率。
據了解,秸稈回收造粒作業機由大慶三林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研發,總投資1.5億元,現在已進入試生產階段,預計年產5000臺作業機,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利稅800萬元,安置就業100人。
『秸稈造粒機以前就有,但這種能夠在田地裡移動的秸稈造粒機,我們公司的還是頭一份。』說起研發秸稈回收造粒作業機的初衷,公司董事長高小林娓娓道來,『以前秸稈造粒機笨重、不易移動,農民要在田間把秸稈收割、打捆,然後搬回家,放進自家的秸稈造粒機內加工,很不方便。所以,我們想研發出能在田間地頭直接收割、加工的秸稈造粒機器。』
在三林集團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最終研發出了這種可移動的秸稈回收造粒作業機。這個機器使秸稈佔用空間大大減小,例如,20平方米屋內堆放的玉米秸稈,經過加工變成秸稈顆粒後,只需兩個編織袋就能裝下。加工後的秸稈顆粒可用於飼料生產、制造生物柴油和建築材料等,不但增加了農民收入,還能減少以往焚燒秸稈帶來的空氣污染,解決農民田間清理、打捆、運輸等問題,為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目前,秸稈回收造粒作業機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技術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這種現代化機械雖然正在試生產,但卻已經被吉林的廠商盯上了,目前雙方正在商談合作問題,發展前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