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的東北部,靜臥著一片沃土,世界僅存的三大黑土帶之一的穿越,讓這裡豐腴的黑土地聞名中外;黑龍江、烏蘇裡江兩大界江和松花江、綏芬河等內河水系的長流不息,讓這裡山清水碧、天藍土淨……這裡,就是祖國緯度最高、生態最好的省份黑龍江。
依托生態和資源優勢,多年來黑龍江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實施“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致力於打造全國第一綠色食品產業大省。特別是2010年,綠色食品產業被列為全省“十大重點發展產業”之首,出臺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強力推進。
截至目前,全省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到6720萬畝,創建國家級標准化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143個、面積5390萬畝,全省認定無公害產地面積1.45億畝,佔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的70.2%。2012年,全省綠色食品實物總量達到3150萬噸,實現總產值1330億元。據統計,我省綠色食品認證面積、實物總量、“三品”產品抽檢合格率等六項發展主要評價指標,已經連續十多年居全國之首。
——基地面積全國第一。
2012年,全省綠色食品認證面積達到6720萬畝,超過全國認證總面積的1/4。其中,綠色食品水稻面積2063萬畝,綠色食品玉米面積1692萬畝,綠色食品大豆面積1792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發展到143個,面積5390萬畝,佔全國總量近一半。無公害農產品認定面積1.45億畝,為全國總面積的近1/6。
——生產總量全國第一。
2012年,綠色食品認證產品總產值1330億元,佔全國的1/6;實物總量首次突破3000萬噸,佔全國的1/5。
——產品認證數量全國第一。
綠色(有機)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數量達到10800個,位列全國第一,全國每8個“三品”就有一個是黑龍江的產品。
——對產業立法全國唯一
迄今為止,我省也是全國唯一對綠色食品產業進行立法的省份。
氣候優勢得天獨厚
地處北疆,開發較晚,許多地方至今還保持一種原生狀態——這些,曾經是我省經濟發展較慢的標簽,如今在綠色食品開發中卻變成特有的優勢。
我省屬中、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9℃,常年有效積溫1600℃?2800℃之間,年降水量370?670毫米,全年無霜期100?140天;光、熱、水同季。在我省,冬季長而寒冷,最北端冬季長達七個月之久。從十一月至次年三月為嚴冬期,平均氣溫在攝氏零度以下;1月平均氣溫-31℃至~15℃,極端最低氣溫達-52.3℃(漠河1969年2月13日)。漫長的寒冬有效殺滅了農田裡殘留的病菌和蟲卵,阻止了病蟲越冬,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和農藥使用量。由於冬季漫長,無霜期短,農業生產一年一季,耕地有半年處於休眠狀態,客觀上起到了讓土壤休養生息的作用。據統計,我省每年的平均化肥、農藥使用量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內地一般地區的1/3、1/7左右,天藍水碧,水淨田潔,是天然的綠色食品“搖籃”。我省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尤其是夏季,晝熱夜涼,作物乾物質和微量元素積累多,品質優異;獨特的氣候條件,有力地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品質營養。
生態優勢得天獨厚
作為祖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省份,我省幅員面積45.4萬平方公裡,居全國第六位;行政區劃13個地市,64個縣(市),總人口3800多萬;“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界江、大耕地”是我省的自然生態名片。
我省境內河流眾多,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綏芬河四大水系和興凱湖、鏡泊湖、五大連池三大湖泊,水力資源富集。全省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裡以上的中小河流1918條,其中流域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裡的河流22條;大小湖泊640個,水面面積約6000平方公裡。界江、界湖過境水量2710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達810億立方米,居東北、華北和西北各省(市、區)之首,是全國北方地區水資源最富集的省份。全省有大中小水庫1148個,庫容277.9億立方米。我省森林面積3億多畝,森林覆蓋率45.7%,活立木總蓄積量17.6億立方米,佔全國12%,居全國前列;濕地面積884萬公頃,居全國第一,其中天然濕地面積556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11.8%,佔全國濕地總面積1/7,位居全國第二;可利用草原面積6500萬畝,是全國10個擁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產草量居全國第8位。天然的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起到了優越的生態屏障作用,豐富的水資源,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
耕地優勢得天獨厚
我省現有耕地2億多畝,佔全國的1/9強,全省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13畝左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0倍,耕地面積和人均佔有量均居全國首位。
我省耕地平坦,集中連片,耕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等佔到80%,是與烏克蘭頓河平原黑土地和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區齊名的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黑土面積佔全國黑土面積的67%。
我省的黑土地因緯度高又稱“寒地黑土”。黑土以“寒地黑土”最為珍貴,號稱“土中之王”,經過億萬年而形成,這種土質要經過二百年至四百年的寒來暑往纔能積累一厘米黑土層,是十分寶貴的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黑土中腐殖質含量是黃土和紅土的5到10倍,產出的農產品口味純正、品質優異、營養豐富。
黑土“體檢”——全國最棒
日前,黑龍江省地質調查總院公布的《黑龍江省農業地質調查(松嫩平原南部)》表明,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地,松嫩平原南部的土壤概況綜合評價在全國是“最好的”——96.82%的土壤,重金屬含量符合國家一級標准;73.7%的土壤,達到AA級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標准,耕作層中的氮、磷、鉀含量充足,富含鋅、銅、硒等微量元素。
據歐洲權威農產品檢測機構荷蘭SGS檢測中心檢測,在我省出產的石板大米中,鈣、鐵、銅、鎂、鉀、硒、鋅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極為豐富,其中鈣含量每公斤石板大米高達220毫克,為普通大米的3~6倍;氨基酸、維生素及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遠遠高於普通大米。在石板大米中,富含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含量達6.9%,在人體所不能合成的八種氨基酸中,石板大米就含有7種。
堅守綠色——備忘錄
2000年省政府印發《2000——2010年全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同年,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綠色食品開發領導小組,批准成立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專門負責全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開發與管理。
2000年開始,每年都在財政預算中列支5500萬元,專項用於綠色食品產業開發。2001年7月,省人大頒布並實施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管理條例》,並相應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規性文件,依法促進產業發展。迄今為止,我省也是全國唯一對綠色食品產業進行立法的省份。
至2012年,全省各地市(農墾總局、森工總局)全部設置了綠色食品工作機構,其中正處級機構8個;64個縣(市)和部分市轄區也都設置了綠色食品工作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