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3日訊(記者 王蕊)近年來,東北農業大學在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高校的科研優勢,特別是圍繞水利問題、農業機械化問題、農業科技支橕等方面搭建科技成果轉化與孵化平臺,對服務地方經濟、幫助當地百姓增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3日,東北農大大學作為唯一一所獨立的高校展館亮相“綠博會”,以服務綠色食品生產產業的無人機、寬窄插秧機等先進設備一亮相,再次吸引了種植戶與參展企業的青睞,科研成果的又一次落地將再次為服務我省“兩大平原”綜合改革與綠色食品大省建設給予技術支橕。

無人飛機吸引眾人駐足。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剛過上午9點,記者便看到東北農業大學展區的最顯眼處人山人海,許多人拿著相機在不停拍照,將他們吸引而來的正是今年東北農業大學電氣與信息學院參與研制的大型農用無人機。據該團隊的參與者馮江介紹,這臺飛機真正實現了農用作業的無人駕駛,只要一鍵即可啟動,自主降落。這是目前國內最新技術,國內至今還沒有其他地方應用此無人機。
“在進行農用作業的時候,飛機通過搭載高光譜設備,可實現作物長勢、土壤養分、病蟲害及產量監測的無人作業。目前,這臺無人機最高可飛行4個小時,最高可飛至地面1000米,實現大范圍、遠距離地監測。”
過去,農民都是看天吃飯,為了減少病蟲害,在作業的過程中大量地使用尿素和氮肥,不僅浪費了肥料,還會對大氣、水、環境造成影響,久而久之,造成當地的環境污染。馮江介紹說,無人飛機投入使用後,老百姓可根據飛機監測的數據,科學地掌握自己的地塊的“健康指標”,可控地對土地進行施肥和作業,避免了如氮肥施用過度等浪費問題,也規避了環境污染現象的發生。
現在,方正縣已經引進了3臺無人機,並投入到農戶的作業中。全省共有農機合作社800餘個,該校電氣與信息學院院長蘇中濱表示,今後,學校將更多與農機合作社合作,未來由農機合作社實行飛行操作,學校將做好技術支橕和數據解析,為龍江的農業種植提供數據支橕。

東農展示的國內最新技術插秧機。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插秧”不再損耗錢 缽苗移栽機提高單產24%
來自綏濱縣的朱鑫一直在拉著農大展區的一名教授不放,原是他對“輕簡型水稻缽苗移栽機”愛不釋手,針對機器的價格、是否傷秧、增產多少等關心的問題諮詢著學校裡的農業專家。朱鑫告訴記者,插秧時傷秧一直是他最頭疼的問題。
站在一旁的農大專家告訴記者,傷秧讓不知多少糧食種植戶頭疼,之前跟他諮詢過的依蘭縣種植大戶龐永軍也是其中一個。龐永軍家有7?地,每次插秧都得拽傷苗10%以上,若想不傷苗,只能手工栽缽苗,他不得不花錢僱人,由於勞動強度大,300塊錢一畝地的價格都沒人乾。而朱鑫看中的這臺機器,正好能解決他與其他種植戶共同的問題。
水稻缽苗移栽機於2012年研制成功,目前已在我國9個省市、近百個試驗區進行試驗推廣。2013年,這種機器已經我省的依蘭縣已經投入使用。今年冬季,該校將與相關企業聯合在依蘭縣開辦培訓班,圍繞水稻缽苗移栽機的使用和缽苗移栽、水稻稀植高產技術等對當地水稻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未來幾年,該機器將大量投產,並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推廣,將先進農機與科學農藝有機結合,提高水稻生產科技含量,推動農戶增收致富。
唯一“高校展館”亮相 “綠色食品產業”成主題
東北農業大學展區位於會展中心B館,該展區以綠色為主,突出綠色食品產業主題,並按照綠色食品產業科技支橕鏈,將展區分為“三區”進行總體布局,即“綠色安全種植業展區”、“綠色安全畜牧養殖展區”和“綠色安全食品加工展區”。
據悉,在綠色安全種植業展區,參展者可了解到最先進的現代農業信息技術、現代農業機械裝備及配套技術,綠色安全畜牧養殖展區則著重展出了現代綠色健康畜禽養殖技術、飼料飼草技術、疫病防治技術和廢棄物處理技術,在綠色安全食品加工展區,參展者可以看到乳肉蛋深加工技術及產品、大豆深加工技術及相應產品及重要檢測、研發平臺等,輔以圖片和文字說明,利用聲光電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直觀、生動地展示學校近年來取得的科研技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