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9月25日訊 近日,記者從黑龍江省眼庫了解到,2012年,哈市出現首例同時簽捐獻眼角膜和遺體協議的一家三口,2013年9月16日男主人王立棠病逝後,醫生用其眼角膜為兩位單眼失明患者在18日同時進行移植手術。目前兩位患者恢復狀況良好。據黑龍江省眼庫工作人員岳超英介紹,王立棠的遺體在眼角膜移植後被送至哈市遺體接收站,用於醫學研究。
近日,記者聯系到已故捐獻者72歲老人王立棠的妻子鮑麗婭,當聽說已有兩人成功移植了老伴的眼角膜後,她顫抖著聲音說:『我老伴終於實現了他的願望。』據鮑麗婭回憶,王立棠特別喜歡看書看報,『有一次他看見報紙上有捐獻眼角膜的消息,看完後他感慨了很久,還和我說,把眼角膜或是遺體捐獻了能救人,要不然死了也就酸了、臭了。』鮑麗婭聽後,覺得老伴的想法很有道理。查詢了捐獻方式,一家三口商量後決定一起簽訂捐獻協議。當記者問及決定捐獻眼角膜和遺體時的想法時,鮑麗婭說,『我愛人當時已經患病,兒子也得了半身不遂,不能自理。我們一家三口不能做啥有用的事兒了,留下眼角膜和遺體幫幫別人也挺好。』隨後,王立棠的兒子王佳昇接過電話,用極其沙啞的嗓音問道:『能不能讓我見見受助者,我想讓爸爸的眼睛再看看我,讓他知道我現在能自理了,會照顧好媽媽。』
說起捐贈方一家,岳超英至今難忘在2012年10月走入他們家時的情景,『不大的小屋裡布滿了撿來的塑料瓶,當時王立棠因腦梗臥床,一旁51歲的兒子也半身不遂。家裡唯一能動的是鮑麗婭,她非常瘦弱。『他們一家三口只靠1500元錢的退休金和鮑麗婭撿廢品生活,我始終記得三口人在簽訂捐獻協議時,因緊張而顫抖的手和堅定的眼神。』
據岳超英介紹,目前黑龍江省簽訂無償捐獻眼角膜和遺體協議的維持在2萬人左右,幾乎每個月都有人來簽訂捐獻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