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訊(記者 李博)投遞員在多數人的印象中,似乎總是來去匆匆,言辭不多,始終傳遞著奉獻與真誠。17個年頭的投遞生涯,曲勇成為用戶眼裡出色的投遞員,同事眼裡的良師益友,領導眼裡最為優秀的員工。風裡來雨裡去,如何執著堅守,多年的兢兢業業,榮譽無數卻依然謙虛對待人生,日前,記者走進曲勇,深入采訪這名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平凡的投遞員。
1996年,26歲的曲勇從工廠下崗來到郵局成為一名投遞員。剛開始上班,由於業務不熟練,段區情況不熟悉,加上經營任務較重,曲勇有些不適應,但天生的那股子?勁和韌勁,曲勇每天早來晚走,刻苦學習,下班後挨個段區轉,熟記門牌號、商戶名,很快業務技能就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曲勇所服務的段區,有近2萬多戶居民200餘家小商戶,地處哈爾濱市區繁華路段,平時正常出班也要3個多小時,是宣化投遞支局乃至南崗投遞局裡程最長、零戶量最大、門市房最多的段區。這樣一個公認的“老大難”段區,卻在曲勇接手後從未出現過質量差錯,用戶滿意度達100%。

工作中的曲勇,出發去投遞點。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在曲勇的段區,基本不存在“死信”這個概念,凡是地址不詳、查無此人的,他都千方百計查找,直到找到為止。一次,一張高考錄取通知書只寫了街道號而沒寫單元號,這個地址共有12個單元,查找起來非常困難,但曲勇沒有按“地址欠詳”退回郵件。他到居民委和派出所了解情況,在派出所查到7個重名者,又一個人一個人地排查,當他敲響該用戶家門的時候,窗外已是繁星點點,萬家燈火了。多年來,經曲勇的手,“死信”復活的就有300餘封。
曲勇自己建立了雜報、大用戶、特殊服務人員登記本,並熟記於心。他的段區內特殊用戶不下二十戶,無論樓層高低,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多忙多累,他都親手把郵件送到用戶手中,十幾年如一日從不言苦。趙勇老人,年齡較大,身體不好,上下樓十分困難,曲勇就無償地將老人訂的《老年報》送上樓,一送就是八年,從未間斷過。段區用戶有什麼困難,只要說一聲,曲勇都主動幫忙,代買信封、郵票、代寄郵件,代取匯款等;每年秋菜上市,他還幫助段區老年用戶扛秋菜上樓,老人家看在眼裡,甜在心裡。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曲勇樂於助人是出了名的。2011年12月18日在先鋒路559號全聚德烤鴨店門前,一名老人突發疾病摔倒,無人敢上前攙扶,當時曲勇送信正好路過,見狀立即闖入人群進行施救,並打電話聯系家人,使老人轉危為安。事後這位近90歲高齡的李忠忱老人特意讓其子女送來了一面繡有“綠衣使者伸援手,老者身暖心不寒”的大紅錦旗。
對待普通用戶也是不普通的服務,在2009年的國慶節前夕,正逢中秋、國慶雙節來臨,本該全家團圓,曲勇卻還在金河小區一家住戶門外苦等約好時間投遞郵件而沒有及時到家的用戶,自家的團圓飯顧不上吃為的就是能讓用戶早一點收到遠在他鄉親人郵寄過來的親情與祝福。當用戶收到郵件時的那種喜悅就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肯定,曲勇說,就是付出再多也值得。

投遞前的准備工作,分報紙。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為了更好的服務用戶,讓用戶滿意,曲勇利用休息時間,對自己段區的所有用戶的信報箱定期進行清理,並且找來鐵網或泡沫板,將漏雨的信報箱墊起來,防止雨雪天將用戶的報刊和信件弄髒、弄濕。在沒有報刊分類目錄之前,為了方便用戶訂閱,曲勇親手制作了刊物分類目錄,分成幼兒園、小學、中學、汽車、文藝、體育、娛樂等類別,根據不同用戶群體,有針對性地向用戶宣傳,極大地方便了用戶訂閱報刊。
宣化投遞支局有三十幾輛自行車,每天都有壞的。曲勇主動承擔起了投遞自行車的修理工作,並從家拿來了打氣筒、鐵銼、機油、膠皮、膠水等修車工具,無論寒暑總能看見他蹲在院子裡忙碌的身影,冬天滿手油,夏天一身汗。不管什麼毛病,他一個人全包。後來市區投遞人員配備電動自行車,曲勇又潛心鑽研開了電動自行車的原理,打算以後把宣化支局投遞員的電動自行車也“承包”了。
曾有人問曲勇:你那麼賣命的乾工作,心裡是怎麼想的?曲勇回答說:“開始,就想好好乾,沒想太多;後來,也就乾慣了、乾順了,也沒覺得怎麼樣;苦點、累點我不怕,就怕辜負大家對我的信任和期望”。
這就是曲勇,他在投遞路上植下了一片片綠蔭,於無聲處散發出一種令人油生敬意的人性光輝。

曲勇打電話和不在家的用戶聯系確定投遞時間。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裝車,准備出發。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曲勇自己建立的用了多年的登記本。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投遞。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用戶對曲勇的服務非常滿意,不住的誇贊。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每天曲勇都是這樣搬上搬下的。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