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時20分,0107號列車駛出車庫。

排爆犬進站檢查。

駕駛員工作室裡的酒精檢測儀。

指揮調度中心是地鐵的“大腦”。
東北網9月27日訊 102天,行車9711列次,累計試運行裡程近17萬公裡——從6月1日至9月10日進行的試運行,哈爾濱地鐵1號線做足了功課,運行圖兌現率達到99.54%,列車正點率達到98.8%,為的就是從昨天起,“分秒不差”地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第一次正式拉載市民,“久經考驗”的司機從出車前准備開始,全套動作都按之前練的來,“按照試運營時間已經跑了一個多月了,平時練得挺好。”昨天早晨5點多,姜亞、葉雷、吳文冠駕駛著0107號列車,第一個進入隧道。隨著第一列列車的啟動,17座車站也運轉起來,做“開門納客”前的最後准備,哈爾濱首條地鐵線路,拉開了正式載客試運營的大幕……
天未亮司機出勤檢查車輛
昨天試運營前,地鐵已經按照試運營的時間表運行了,駕駛員們也排好了工作表,讓司機姜亞和葉雷沒想到的是,試運營首日,駕駛首車的殊榮就這麼“砸”到他們腦袋上了。前一天上晚班的他們,當晚就住在太平橋車輛基地,昨天3時20分起床,4時10分出勤,像往常一樣來到車輛基地維修組合庫,對0107號列車進行檢查。
昨天一早,記者也趕到太平橋車輛基地。參與試運營的10列列車一字排開停在組合庫軌道上,姜亞和葉雷先繞著車身,看看車輛部件有沒有松動,又上車把車門、廣播、報站、通風等設備試了一遍,確認沒問題後,和行車調度匯報等待命令。
“晚上有維修人員檢查車輛,所以早上檢查簡單一些。”姜亞說,“不過今天還真有點不同,駕駛室多了一個人。”今年26歲的姜亞以前在鐵路做過3年司機,他是昨天首列車的主駕駛員,24歲的葉雷是副駕駛員,多出了的一個人是乘務部工程師吳文冠,他是來給首車“壓車”的。
雖然起得早,三人還是精神抖擻,不像記者哈氣連連。“駕駛員作息時間是有規定的,收車後統一住宿捨,並且收車1小時內必須休息,手機也不能開。”吳文冠說。
首車空駛“壓道”探路
5點多鍾天已放亮,忙碌了一早上的3名司機接到指令,“0107號列車准備啟動,進入正線。”姜亞端坐在駕駛位置,葉雷和吳文冠分列左右,5時20分列車緩緩起動駛出組合庫,5時23分進入隧道駛入正線。
車輛從太平橋車輛基地出發駛往哈南站,不過姜亞開車一路行駛,哪個站都不停。原來,首車肩負一個特殊的任務——“壓道”。每晚收車後,都有工作人員對正線軌道、接觸網進行維護,所以每天第一趟車得先探探道兒,檢查一下軌道和接觸網是否正常工作,給後車“開路”。
按照正常程序,首車“壓道”過後其他9臺列車也紛紛出動,有的開到兩端終點站,有的在中間站點停靠,6時統一發車。“這樣發車,無論市民在哪站乘車等車時間都不會太長。”吳文冠說,“不過今天通車時間是十點半,現在要去學府路站,把200名市民代表接上。”
排爆犬上車檢查安全
不到6時,0107號列車就完成了“壓道”,整備一番後,不到6時30分就到了學府路站。列車行使時,從駕駛室往前看,每座車站就像漆黑隧道裡的“燈塔”。由於市民代表要7時30分纔到,利用這段時間,記者便走進學府路站逛逛。
車站裡保潔人員正在擦玻璃、扶手、地面,衛生間也收拾得乾乾淨淨。站長權震告訴記者,車站一共有保潔人員12名,一天分兩班,6時30分至14時一個班、14時至21時一個班,每個班都配6個人。車站站務員也是兩班倒,一班從8時30分至17時,另一班從17時至次日8時30分,每班為6人,分為值班站長、行車值班員、客運值班員、站臺站務員、站廳站務員、客服中心工作人員等。
時間的臨近,市民代表還沒來,警察先來了,還帶來了排爆犬,每座車站嗅了一遍。其實每座地鐵車站都有公安值班室,配有1至2名警察,車站內70多個攝像頭可以無死角監控。由於昨天是通車首日,警力翻了好幾番。在西大橋站,一位巡警告訴記者,昨天每站最少有12名警察。忙碌過後,200名市民代表興衝衝地來了,成為地鐵試運營第一批乘客。
近400名志願者引導乘車
200名市民代表是“預熱”,10時30分纔是“見證奇跡的時刻”——17座車站65個地面站亭同時打開大門。地鐵開通第一天,各站都是“嚴陣以待”,站務人員人人手持對講機,為乘客提供必要的幫助,可站務人員畢竟有限,這時就需要一個特殊的隊伍——志願者。
昨天市民的熱情可不是一般的高,大門一開,一些耐不住性子的市民甚至是跑進車站的。不過不少人是第一次坐地鐵,不知咋用自助售票機,人工售票排起了長龍;不知道咋通過閘機,地鐵旅途從一開始就卡了殼……好在有近400名志願者幫助疏導。
志願者有的把守自助售票機、有的負責進出站閘機,手把手教市民購票、乘車。“熟練乘坐地鐵得一個月左右時間。”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志願者還要堅持一段時間,一定把市民教會。”
司機分三班輪流休息
姜亞、葉雷11時左右開車來到西大橋站換班。目前1號線司機有120人左右,分為3個班次,倒班休息。固定的交接班地點在西大橋站。車站裡有一個駕駛員工作室,接班的在這裡等著,下班的在這兒填寫工作日志後就可以休息了。工作室裡有一個特殊設備——酒精檢測儀。每個駕駛員上車前都要測一下,喝酒了還想開車,沒門!“司機不僅要測酒精,還得好好休息。”姜亞說。每跑完一個單程,兩名駕駛員就要下車休息10分鍾左右。
70萬零錢給市民找零
地鐵通車第一天怕啥?人多!票卡不夠用、零錢不夠用,一定會掃了市民的興。昨天,地鐵准備非常充足,票卡准備了100萬張,還有70萬元零錢。
上午一開門人特多,自助售票機紛紛“告急”,亮起“停止服務”的紅燈。好在准備充足,重新“裝彈”後,售票機又開始“吐”票、“吐”錢了。“上午高峰持續了15分鍾,晚高峰是個大考驗。”鐵路局站站長劉中非說。
按照預計,晚高峰從17時開始到19時結束,可是昨天的晚高峰提前了。從16時開始,市民便像商量好一樣,一個挨一個進站。只聽進站閘機刷卡的“嘀”聲不停地響,“晚上人明顯多了。”拿著對講機不停喊話的劉中非抽空對記者說。為了疏導人流,幾乎各車站的工作人員都沒來得及按時吃飯,直到18時30分客流減少了,劉中非纔松了一口氣,“第一場考試算是順利通過了。”
地鐵“大腦”24小時不停轉
從21時起,終點站不再發車。每列車入庫後,保潔人員還要打掃,維修人員也要檢修,為第二天做准備。
別人休息了,還有一撥兒人不行——作為地鐵運營的“大腦”,指揮調度中心還要繼續指揮。1號線計劃配車17列,目前到哈14列,滿足上線運營條件的13列,另一列到哈列車以及尚未到哈的3臺列車,調試的時間只能在其他列車收車之後。
指揮調度中心的工作是監控1號線整體運營情況,所有信息都匯集在此,每一條命令又都從此發出。“晚上也閑不著。”負責人譚振武說,“白天要監控每列車,晚上要監控隧道內情況,哪兒能走哪兒不能走,得告訴駕駛員,不能讓車輛產生任何危險。24小時不間斷監控隧道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