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裡區新農鎮新興村劉永滿家的白菜豐收,工人們在忙著收菜。
楊來的胡蘿卜在批發市場上很俏銷。
批發市場
土豆白菜一天一個價
東北網9月28日訊 道裡區薛家大市場是近郊蔬菜批發的大市場,眼下,這裡一派熱鬧景象。雙城東正鄉的白貴軍,在馬路邊佔了10平方米的“場子”賣大蔥,三天後他發覺,今年秋菜行情很旺,一天一個價。
白貴軍家裡種了6畝大蔥,按照畝產3000斤算,白貴軍家今年收成可達到2萬斤左右。白貴軍說,今年大蔥好銷,批發價也從去年初上市的每斤6毛漲到了今年的7毛。
說話間,有人上來詢價,“6毛錢,收秋咋樣?”白貴軍斬釘截鐵地說:“頭兩天你來,6毛賣你,現在少7毛不賣!下周就得漲到8毛,你瞅著吧!”“今年的菜價就是貴”,白貴軍說,“我們都是大老遠趕過來的,人工加上油費,賺得一點也不多,後面的中間商還要層層扒皮,最後纔能到農貿市場呢。”
市場上,道外區民主鄉新立村王明軍家的胡蘿卜,剛剛從地裡拔出,還帶著綠油油的蘿卜葉子。王明軍裹著棉襖,抹了一把鼻涕,“今年種的不多纔種了兩畝地,去年批發價4毛一斤,今年漲到6毛一斤,就是漲。”
雙城東正鄉的李佔先提前半個月在道邊上安營紮寨,今年土豆大豐收,李佔先把自家土豆16萬斤拉來一半,一袋一袋分裝,整齊排列用草簾子蓋好,“去年土豆行情不好,最高時賣6毛錢,今年批發價從8毛5,漲到1塊,現在又漲到1塊3,翻番賺。”
一天賣掉近3000斤土豆,李佔先還不是很滿意,旁邊的同行告訴他:“伙計,別急!土豆今年只會賣個好價錢,越往後價格越高。”聽了這話,李佔先仿佛吃了顆定心丸,繼續啃起了苞米。
金秋時節,秋菜熟了。
9月26日,凌晨2點,道裡區老機場路小趙家批發市場熱鬧非凡,道裡種菜大王劉永滿開著自己的福田小卡裝著滿滿2000斤大白菜來到薛家,車還沒停穩,就上來兩個人直接把他家的大白菜包圓了。劉永滿今年第一筆秋菜的成交額是700元。
哈市秋菜基地主要集中在呼蘭、五常、雙城、阿城、賓縣、巴彥、道外、道裡。今年秋菜預計產量275萬噸,比去年增加21萬噸,但價格同比也高了不少。本報記者連續多日深入近郊秋菜基地、批發市場,探訪秋菜全產業鏈,問菜價、探菜情。
地頭秋菜
產量豐收價格攀高
道裡區新農鎮新興村,綠油油的白菜田一眼望不到頭。劉永滿的四輪農用車從公路盡頭駛來,進入自家14畝秋菜地。
62歲的劉永滿每個細胞都在“笑”。“今年年景好,菜不愁賣,至少入賬十幾萬。”去年,劉家14畝地純收入8萬元,今年菜價貴,純收入預計能達到10.5萬元,比去年漲了3成。
劉永滿說話一點也不“邪乎”。今年秋菜格外搶手,白菜去年最高賣到0.25元/斤,後期還有好多菜爛在了地裡。按菜農的話說:“僱人收菜花的錢根本賺不回,寧可爛了。”經歷過去年的菜價一文不值,很多農民都失去了種菜積極性。
“別人少種,我不。”種菜40年,劉永滿決定按照自己的路子來,“該種多少種多少”。他所在的綠色蔬菜種植合作社共11戶,150畝地裡有110畝種白菜、20多畝種胡蘿卜、10多畝種青蘿卜、10多畝種芥菜和油菜。果然,今年秋菜價格飛漲,去年胡蘿卜批發價一斤2毛錢,今年3毛錢;去年油菜批發價一斤6毛,今年1.3元。
上午9時,劉永滿和老伴董桂英,再加一名工人,低頭貓腰在菜地裡忙活開了。劉永滿負責把白菜從地裡拔出來,砍掉菜根;董桂英和工人把老葉扒掉,再把菜葉揪齊,給白菜整形,一棵棵乾淨、清脆的白菜被一排排攏在地裡,整裝待發,准備第二日的銷售。
菜不愁賣
菜農惜售儲菜留後手
同樣是賣菜,菜農楊來卻沒有劉永滿那麼勤快。
中午時分,楊來不著急不著慌地把胡蘿卜擺上車,奔薛家大市場去了。楊來每天都等到“太陽曬屁股”纔啟程去批發市場。每天二三千斤的胡蘿卜,到市場1小時就賣空。
楊來家的胡蘿卜部分用於外銷,主要銷往大連、北京、上海等地,“人家都認咱黑土地的菜,都說咱哈爾濱的菜特好。”楊來說這話時,腰杆挺得特直。
楊來率領的蔬菜科技合作社共25人,總共種了200多畝白菜,20多畝胡蘿卜,30多畝大蔥,產量頗豐。合作社成員都像約好了似的,全部中午纔奔赴批發市場賣菜。“因為年景好,種了40多年秋菜,價從沒這麼高過。”楊來坦言。
按照慣例,各地的貨車都會在楊來家門口排隊收菜,可楊來統統拒絕了,他不禁盤算起來——今年菜價這麼高,我要給菜下窖,至少儲10萬斤,“悠著賣”。可楊來轉念一想,臨時建窖肯定是來不及,就去鄰村租窖來儲菜吧。
“從節節上漲的行情來看,兩個月以後出手,至少增加三五萬元的收入。”楊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