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數年如一日默默耕耘——走近五大連池居住區一線工人(高清組圖)
2013-10-01 21:21:11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林川 李博 陳顯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日訊(記者 楊林川 李博 陳顯春)五大連池風景區的火山奇觀、地理地貌讓游人流連忘返,而五大連池風景區居住區環境的好與壞,也同樣影響著游客們的雅致。近日,東北網記者走近了在居住區工作的一線工人們,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以柔克剛”的女城管:時刻牢記文明執法

  剛見到陳淼和侯雪巍時,兩人一身制服打扮,英姿颯爽。當過兵的陳淼今年26歲,轉業後被分配到五大連池風景區綜合執法局,已參加工作兩年多。“我和侯雪巍負責居住區主乾道巡查,局裡的男同事負責景區資源保護和違建巡查。早晨6點上路,晚上吃完晚飯要巡查到8點。”陳淼說。

陳淼(左)、侯雪薇(右)在執法中。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督促小商販到規定的地方擺攤、禁止沿街商家亂擺亂放是陳淼和侯雪巍的工作職責,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卻充滿了智慧與較量,做起來異常辛苦。

  當陳淼講起一次執法經歷時,眼睛裡仍有一絲委屈。在一次巡查中,她們發現一個賣水果的商販在不允許擺攤的地方經營,就停車下去勸離,可是沒想到該商販開口就罵人,無論陳淼怎樣耐心地勸說,小商販仍是滿嘴髒話,人都走得老遠了,嘴裡仍是喋喋不休。

  陳淼說,景區的執法者形象是第一位的,文明執法要時刻牢記,即便挨罵也要忍受,這是職責所在,“還是明白道理的人多,其實景區的大多數商販素質都很高。”


 

  環衛處的帥小伙朱寶權:我喜歡這份工作

  財政路上200米的路段是帥小伙朱寶權的地盤,在這裡他做主。

環衛工人朱寶權正在清掃路面。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紙屑、煙頭、樹葉等路面上的垃圾,也由朱寶權全權處理。沒錯,他就是環衛工人。這個30歲的小伙子,瘦得很健康。2011年3月份,他被招入景區環衛處,他的家就在距離景區三公裡的清泉村。

  朱寶權說,家裡的地由妻子伺候,趕上農忙時,他會找人替班,回去種地。

  他每天騎著摩托車往返於家和清掃路段之間。早晨天剛亮,他就要從家裡出發,打掃一遍路面,然後回去吃飯,8點多再上路段,中午回家吃晚飯,休息兩個小時後,再返回來直到晚上5點下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這麼年輕,肯定有比環衛工更好更賺錢的工作吧?不僅記者關心這個問題,很多他身邊的朋友也都這樣問過他。朱寶權的回答卻很簡單:“我喜歡這份工作,這和掙多少錢沒關系。”

  朴實的人,朴實的話,擲地有聲。好樣的,朱寶權。


 

  老園丁李炳愛的人生哲學:乾啥就得愛啥

  “乾啥就得愛啥,這樣纔能把它乾好。”這是李炳愛說得最具哲學色彩的一句話。而說這說句話的原因,是記者對他工作經歷的疑問。

園林護工李炳愛在工作中。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今年55歲的李炳愛原是水泥廠工人,在那裡他工作了30多年,三年前,他被安置到五大連池景區園林處,在綠化基地負責種花種草。

  外行啊,不懂花,不懂草,怎麼能乾好呢?面對記者的疑問,李炳愛說出了上面那句話。其實,這話說得容易,做起來還真有點難度。“不會,學唄。”李炳愛虛心向老師傅學習,看別人怎麼做,再加上他細心研究,不久就掌握了種花種草的管護技術。從打苗床到種子下地,再到澆水、施肥和噴藥,李炳愛說得頭頭是道。

  現在已經過了綠化季節,但為了國慶期間的景區菊花展,綠化基地特意栽培了一萬盆菊花。李炳愛帶著記者來到了菊花大棚裡,當他講述如何靠陽光來控制花期等花藝常識時,儼然一個專業園藝師。

  大棚裡的菊花含苞待放,李炳愛心裡美滋滋的。“很有成就感,尤其是花上道後,鮮艷可人,看到自己親手培育的花草能給游人帶來愉悅,這種感覺是錢換不來的。”

  記者手記:這次采訪感觸最深的是,從這些一線工人身上總結出了一個詞,就是滿足。他們雖然沒有說出“愛崗敬業”這樣專業化的詞匯,但他們用最朴實的語言和行動表明,他們就是愛崗敬業的典范。

  他們在一線乾著最苦、最累的活,但聽不到他們的抱怨,有的只是對崗位的喜歡,對事業的追求,對人生的良好心態。知足常樂,在於此!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