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我國最大的丹頂鶴人工繁育基地——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為保證野生丹頂鶴的種群數量,保護區多年通過人工繁育丹頂鶴並放歸自然,為野生丹頂鶴輸送了大量譜系健康的種群。今年,保護區內新生丹頂鶴的數量預計達到50只,多年累計成功繁育800多只,其中野化放歸200多只。
據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文鋒介紹,作為我國最大的以保護丹頂鶴等珍稀水禽為主的國際重要濕地,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成立以來,便開始了人工飼養、繁育丹頂鶴,並逐漸形成散養種群。目前,保護區主要采取了『放飛逃逸』和『散養』兩種方式來開展人工飼養丹頂鶴的就地野化工作。
『放飛逃逸』是指從雛鶴學習飛行開始,保護區每天對它們進行放飛訓練,一個年齡段組成一個放飛群體。在放飛的過程中,適應野外生活的丹頂鶴就會逐漸離開放飛群體,與野生鶴共同生活,從而完成野化過程。『散養』則是指在每年的4-6月丹頂鶴達到性成熟時,經過擇偶,形成繁殖配對後,保護區將它們放生野外,並最終使它們繁育的後代可以與野生鶴一起生活,到秋季遷徙季節一同飛往南方,從而完成野化過程。
為了掌握丹頂鶴的野外分布情況,紮龍保護區采用GPS定位和設置腳環的方法來進行跟蹤監測。我國政府多年來嘗試在丹頂鶴遷徙路線上的停歇地建立自然保護區,從而形成了保護網絡。目前由紮龍保護區所環志的多只丹頂鶴相繼在黃河入海口、江蘇鹽城和韓國鐵原等地被發現,證明多年來對丹頂鶴種群保護的探索是有效的。
根據近5年的丹頂鶴繁殖期野外調查統計顯示,紮龍濕地的野生丹頂鶴數量在300只左右,約佔世界遷徙野生丹頂鶴總數的25%。如今,只有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等少數國家和地區生存著為數不多的野生丹頂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