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8日訊 走進延壽縣加信鎮信和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的加工車間,十幾名工人正將今年的新米打包裝箱,這些身價不菲的有機大米即將出現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5年來,哈市農業綜合開發投資27.02億元,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65萬畝,建設高標准農田33萬畝,項目區新增糧食生產能力達到5億斤。
3年前的太和村還是個貧困村。村民灌溉用的水渠陳舊不堪,春季放水灌地,沙底水渠要先“喝”掉1/3的水。10餘公裡水渠,水流從這頭兒到那頭兒要走十天半月,村民們年年因為水起爭執,水稻畝產只有600斤。
2009年,太和村周邊的5萬畝耕地被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列入“高產田開發計劃”,三年共投資5000多萬元,進行水利、道路、林地等基礎設施綜合開發建設。
水渠被安上水泥襯底,水流一天走到頭兒。田裡還補打了深水井,修起了水泥路,育苗的“小中棚”被鋁合金骨架的育秧大棚取代。如今,合作社的有機稻米出名了,畝產超千斤、價格節節昇,賣一斤水稻收入相當於兩斤豬肉的價錢,社員們個個富得流油。
類似太和村的事例還有很多。5年來,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共實施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629個,完成總投資27.02億元。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65萬畝,建設高標准農田33萬畝,項目區新增糧食生產能力5億斤。2013年,市農開辦共獲得國家及省立項111個,總投資達3.84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在土地項目方面,市農開辦實施土地治理項目44個,其中重點實施了五常、延壽、方正、巴彥、通河等萬畝規模、投資千萬元的國家高標准農田示范工程項目15個,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25萬畝,全市預計完成中低產田改造31萬畝,項目區預計新增糧食7500萬斤。
在科技示范項目方面,實施科技示范項目26個,重點實施了五常、延壽、通河、木蘭有機水稻種植技術示范,雙城、賓縣、尚志有機玉米種植技術示范,五常、道裡有機綠色蔬菜種植技術示范等一批技術示范項目。
在龍頭企業方面,市農開辦圍繞糧、肉、菜、山特產品等區域特色主導產業,強龍頭、建基地、提標准,從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立項扶持,為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供了支橕。圍繞全市特色種養殖產業帶,重點扶持巴彥生豬、賓縣肉牛、香坊種雞養殖及道裡、五常、雙城等地蔬菜種植,種植養殖項目區預計帶動產業化基地面積100萬畝,帶動農戶7.5萬戶,項目區新增農產品加工能力9500萬公斤,新增產值4.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