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8日訊(許諾 記者 張強)入秋後,哈爾濱市滿街的“小咬”給人們帶來了一些困擾,部分市民擔心“小咬”泛濫會給人體帶來危害。疾控專家表示,“小咬”並不攜帶病菌,對人體無害;數量增多代表哈爾濱市的生態環境有了非常好的轉變。

入秋後,哈爾濱市的“小咬”較往年增多不少,特別是黃昏時,“小咬”甚至都成群結隊的飛舞。“有時候走路的時候都能飛到嘴裡”市民於女士說,她的黃色轎車上每天都會落上很多“小咬”。
針對此事,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寄生蟲預防控制所王所長說,“小咬”是人們對“蠓”、“蚋”這類昆蟲的俗稱,“小咬”雖然給人們帶來些煩惱,但對人體沒有危害,也不攜帶病菌及傳染疾病,人們不用擔心。
“小咬”通常在水裡、湍急的小溪和濕潤的土壤裡進行繁殖,繁殖數量與溫度高低有關。“小咬”今年尤為多,也表明生態環境有了非常好的轉變,如蚋類,屬於指示型昆蟲,一般選擇在非常潔淨的水裡繁殖。
責任編輯: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