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0月10日訊 近日,大慶市魚皮畫藝人王祖娥的《吉祥龍》,以其吉祥的圖案、精美的粘貼、半浮雕式工藝,受到了國外友人的喜愛,遠銷法國。以往100元一幅都無人問津的畫作,卻賣出了2000多元。隨後,她的《龍騰圖》又以近萬元的高價銷往哈爾濱,價格翻了幾番,轟動大慶文化圈兒。國外友人也連連稱贊“這是一種最原始、純手工的藝術,非常值得收藏。”
其實,在此之前,就有來自美國、日本、蘇丹等地的國外文化企業交流者和旅游者,把魚皮畫作為特色民族工藝品購買和收藏,僅我市裁春堂剪紙藝術工作室每年就有500多幅遠銷國外,其中以大慶元素的魚皮畫為主。
據了解,魚皮畫是赫哲族的傳統民間藝術,經過我市藝術家們大膽創新,將民族手工藝與大慶元素結合,創造了全新的藝術表達方式,使魚皮畫成為大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受到市民乃至國外游客的喜愛。


以民間藝術彰顯大慶元素
“魚皮畫在大慶能夠得以傳承和發展,並遠銷海外,關鍵在於我市藝術家將民族手工藝與大慶元素結合,創作出全新的藝術表達形式,賦予魚皮畫新的涵義。”我市著名剪紙藝術家葛濤介紹說。葛濤,在原始剪紙的基礎上,創制了魚皮鏤空畫,表現大慶的磕頭機、松基三井、濕地等特色元素。他的魚皮畫作品曾多次參加哈洽會展銷,遠銷歐美國家。
而王祖娥也以大慶的特色建築“石油之星”、“石油之光”為原型創作了一系列富有大慶色彩的作品,為這一寶貴的民間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機,獲得了頗多好評和認可。她的作品《吉祥龍》、《金龍騰飛》、《連年有餘》和《石油之星》入選“大慶元素2013文化旅游精品選集”之大慶藝術名家作品選,作品《連年有餘》出口歐洲。
據我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劉延山介紹,在我市肇源縣皮革工業園區裡還有一家名叫“漁人傳奇”的魚皮制造工廠,生產魚皮皮包、飾品、工藝畫等產品,是目前國內規模較大、較為規范化的魚皮制造廠,產品銷往國內外各大市場。
讓魚皮文化在大慶紮根並發揚光大,不僅需要大慶特色的作品,還需要有更多的大慶人加入到文化傳播者的行列。為此,王祖娥和葛濤紛紛開班授課,免費傳授魚皮畫文化與制作方法。據了解,目前我市已有近300個學員,年齡最大的70歲,最小的只有12歲,堅持下來的學員都已能獨立作畫。


從一種文化到一種產業
“一張張大馬哈魚皮、經過精巧的設計、細膩的刀刻,變成一幅幅畫作。把這些精美畫作打造成大慶特色旅游產品,或發展成一種產業,既傳承了民間藝術又有非常大的盈利空間。”劉延山說,當前,中國文化藝術品市場繁榮發展,非物質文化藝術品的價格一路走高。就一幅小小的魚皮畫來說,成本造價不過五六十元左右,經過精心加工制作後,就能以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高價售出。將這一民間藝術發展成文化產業,實現從藝術設計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可以為建設文化強市做出更大的貢獻。
要成產業,需要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等因素,而這些要素,大慶恰恰都已經具備。
一方面,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對穩固的魚皮文化傳承人群體,他們既繼承了魚皮制作的傳統工藝,又在實踐中使這一民間藝術得到創新和提高,目前已成為發展魚皮文化產業的中堅力量;另一方面,大慶具有獨有的自然資源優勢。因水而興的大慶素有“天然百湖之城”的美譽,大馬哈魚、胖頭魚、鯉魚等冷水魚資源豐富,它們具有天然的魚鱗花紋,多種多樣、凹凸不平、又渾然天成。構成的畫面色彩斑斕,風格古朴粗獷,意境深沈幽遠,非常具有立體感和動感,是任何其它材料不可取代的。正因如此,魚皮畫成為獨有的藝術品,具有突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不可替代性。
“還有一個契機,魚皮畫入選‘大慶元素2013文化旅游精品選集’,魚皮畫、魚皮飾品、魚皮衣服等工藝品將以其鮮明的大慶特色,精美的工藝制作,有望成為代表性旅游紀念品,並打入國際市場。”對我市發展魚皮文化產業,葛濤充滿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