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0月14日訊 10月10日,全市開栓供暖。肇州縣一座新建的國內一流供熱站,使北城區兩萬戶居民家裡比往年更加熱乎。同時熱起來的,還有南城區40多座低溫樓。
國內一流全自動鍋爐,根據天氣變化隨時調整爐溫
走進肇州北城區新建的恆興供熱站,一條自動傳送帶向上勻速運轉著,正把煤從地面運到樓內的鍋爐裡,一座5層樓高的鍋爐,就像一個巨無霸,轟轟作響。控制室裡,3名工作人員正盯著屏幕,查看鍋爐的運轉情況。
3個人就能支使得動這個大家伙?“這就是這個鍋爐的先進之處,省人、省事,在國內都是一流的。”恆興熱力公司總工程師宋俊奇說。
這臺雙排連體爐,價值1000多萬元,總重量160噸,全部為自動化系統,可以根據室外溫度變化自動調溫,水溫、水壓、爐膛溫度等全部為微機操作,3個人就能輕松搞定,總供熱能力近200萬平方米,大大滿足了北城區居民的供暖需求。
北城區采取集中供熱,南城區改造低溫樓區
以前肇州縣有大大小小近60個小鍋爐,一到冬天,就能看到一個個煙囪往外冒黑煙,北城區尤其嚴重。
今年4月,為提高北城區供暖質量,肇州縣投資8500萬元,鋪設了近7公裡供暖管網,拆除35個小鍋爐,新建一處集中供熱站。
北苑小區居民楊大勇說:“往年都是小鍋爐供暖,質量不太好,40多家小鍋爐一早一晚全冒黑煙,今年有了新供熱站,我們就像捧了個‘熱寶’,空氣也乾淨了,過冬再也不犯難了。”
北城居民暖了,身在低溫樓區的南城居民也告別了冷屋子。今年,肇州縣對南城供熱進行提檔昇級,投資近3000萬元對45個低溫樓區進行改造,重新鋪設管網、新建備用鍋爐,改造了12個換熱站、更換了1600片換熱片。
長春燃氣熱力設計院高級工程師於建軍說,為了能夠滿足城區發展需要,我們專門預留出了一個130噸的鍋爐作為集中供熱點,一旦現有城區供熱能力不足,這個供熱點就能隨時派上用場。市場化運作,用戶、企業達成互信供熱質量好不好,繳費率是風向標。縣物業辦主任王文舉告訴記者,看到南城去年供暖質量好,今年北城居民繳費特別積極,許多市民7月份就把取暖費交了。
居民積極繳費,全因實行供熱市場化。王文舉告訴記者,縣裡一直將供熱當成重要民生,2012年縣裡兩次組織人員赴長春、公主嶺等地調研供熱問題,最後決定引進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市場化運作。
推行市場化,政府監管,企業獲利,百姓獲益。肇州縣將1000多萬元的公建取暖費作為保證金,保證企業供暖質量。此外,縣裡還出臺獎勵機制,在居民對供暖質量滿意基礎上,給予企業每平方米2.5元的獎勵。
從事供暖設計30多年的於建軍說,長江以北的地區都走遍了,像肇州這樣的供熱工程,全國都是一流的。